《日益亲近》读后感
去年对存在主义团体非常痴迷的时候,购置了欧文亚龙的所有我能到的中文版书籍,一通囫囵吞枣地阅读,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习惯于理智化的我,似乎总在谋求一种确定性。唯有《团体心理的理论与实践》这本教材我仔细地啃了几遍。《存在心理》晕呼呼地看了两遍,明确了根本要义。非常喜欢亚龙的心理小说《当尼采哭泣》、《诊疗椅上的谎话》、《叔本华的眼泪》、《爱情刽子手》,甚至觉得可以作为学习抱持来访者的教材来看。《给心理咨询师的礼物》、《直视骄阳》、《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日益亲近》都或亲切、或深刻、或具体生动地让人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一派心理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繁杂的咨询世界。
前几天把《日益亲近》出来,重新仔细阅读了一遍。书的扉页上还有我去年阅读后留下的简短的感受,首先是能窥视大师的咨询过程以及来访者的真实感受,有看见后台的满足感;其二有些邪恶的欣慰感,大师也会迷茫、也会有不知所措、也会反复!好似为自己咨询中的彷徨到了抚慰。这次的阅读,有一种更平和的心态,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也不只是寻求抚慰,而是想咀嚼大师字里行间寻心理的轨迹。有时候一天只读亚龙和金妮的一次咨询记
录,反复对照着看,大师眼里的咨询目标、咨询过程、咨询方法、咨询心得、咨询感受和来访者眼里的过程、心得与感受有什么差异。在这样的慢速去琢磨,渐渐从看热闹状态进入窥见门道的旅程。
在金妮身上,我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她在人中虚假的鲜活、对自我的蔑视、对失去爱的恐惧、无法提出要求和自我维护等,活脱脱的一个过去的我!亚龙一步一步地对她做工作,我在同步接受这种辅导。虽然只是抽象的文字,只是看到咨询师的内心感触而很难复原他鲜活的咨询对话,但他的分析对我有触动,能更清晰地知道该如何由此岸抵达此岸。
很受益于亚龙后记中对于他金妮做的理论归纳。有了前面丰富的过程的了解,这篇后记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和升华的作用。有些类似案例督导的效果,让人更加清楚了无数个为什么。
1、为什么亚龙对金妮采用个体?
始于在团体中金妮对亚龙强烈的正面移情,金妮参加小组不是为了成长,而是为了和我在一起,他说话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赢得我的赞同。如何将这份移情用到治
疗上来?我想一定有方法利用金妮对我的这份坚持不懈,她在某种程度上用盲目的信任来帮助她自己的成长。
2、亚龙如何对金妮进行心理?
我总体的方案是将整个地围绕着关系这个轴心来开展。我希望我们能够尽量人道地将我们的目光集中在金妮与我之间当下发生的事情上。我们的时空领域应该是此时此地,我打算阻拦任何从这个焦点偏离的话题。我们将深入地交往,并分析我们的交往,只要我们还在一起就重复这个过程。
一旦病人的人际行为在师的办公室得以重演,师就开始用各种方法来帮助病人观察自己。一旦自我反省的环路得以建立,病人就可以见证自己的行为,师帮助他认识自身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这样做了之后,真正的开始了:病人迟早会问自己:我对此满意吗?我想继续保持这个样子吗?任何一种最终都指向这个决定,病人和师必须在那里逗留直到改变发生时所需要的能量补给的到来:意志。是一个时装彩排,病人必须将他跟师之间的新的行为方式转移到外面的世界,转移到他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人身上去。
3、亚龙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技术?
我应用的主要技术分成三大类:〔1〕解释性的;〔2〕存在性的;〔3〕激活性的〔我是指鼓励,建议,表白和忏悔,伴侣中的角扮演,行为矫正和自信心训练〕
解释是一种启发,应用智慧之光去将无意识里的内容重新成为可探究的心理领域。不同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通过挖掘过去来促使来访者领悟,亚龙是通过未来的指引以及此时此地的感受来促使来访者领悟自身的潜意识。我的很多解释工作围绕着金妮的移情金妮跟我的不现实的关系展开的。我没有抽象地讨论她如何不愿意坚持自己的权利或她无法表达她的怒气,我试图从金妮跟我的接触中来验证这些困难。因而,我不厌其烦地要金妮表达对我的所有感情。我首要任务是帮助她区分她的情感并表达它们。她否认对我有什么强烈的情感,但却在来见我的前一晚无法入睡并满是惊恐。前后,她都会有偏头痛,或者在来我办公室的路上呕吐虽然她否认这些,我尽我所能追究这些。我坚持不懈地对她在我面前的行为提出质问,并鼓励他在我面前冒一定的险。为什么她无法不同意我?为什么无法问我任何问题?为什么要为了我而穿得有吸引力?我希望她能觉察到那些对立的、令人害怕的无意识之力。所以我作解释:先是帮助她回那些被推到无意识中去的情感,然后,提升她大体的行为模式,接着帮助她理解无意识的理论如何支配她的行为方式。
牛虻读后感然而领悟,哪怕最完美的启示都是不够的,变化还得需要意志指导下的行动。所有的技术最终目的是唤醒和强化意志去改变、去成长的意志。解释性技术通常是让意志复苏的第一步;存在性技术激发着意志发芽的过程;而激发性技术那么是哄着植物卷须破土的成长。
存在性对我来说是一种活力论,而非宿命论,是一种以存在之名,集中于存在、偶然性、生活的意识和目的、意志、决定和选择、义务、生活的态度和观点的改变等方面的方法。
我试了很多方法来哄、催、逼迫金妮去辨识她那些尚未诞生的意志在子宫的踢腾。我反复提醒她,在她的未来中既有声音也有选择,她对自己负有责任,她给别人定义她的权利,但哪怕这些行为也是一种选择,并非她想的那样无助。我用不同的方法来挑战她对生活的看法。我责备她或试图让她震惊。你会在你的墓碑上写什么?这里埋着金妮,在弗拉德先生的外语课上不及格。这对你的生活有足够的意义吗?如果没有,那么做点什么去超越它。
激活性技术可以有别的很多称谓:行为矫正、行为控制、脱敏、去条件化等。看,我跟金妮工作中我运用了那么多的学习理论和技术。她对自我肯定有着不合理的担忧。我们的关系就是我们的实验室:我试图建立一个充满信任、接纳、不评判、彼此尊重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那些害怕的反响将受到抑制。接着,我将金妮暴露到了她所害怕的刺激中,鼓励她逐步地
在我面前自我肯定。这种鼓励有多种形式,从哄、劝告、说服到模仿设置、要求和最后通牒。有时我是个轻松嬉戏、哄着她的叔叔;有时候我是个坚持不懈的苏格拉底式的牛虻;或是一个板着脸要求很多的导演;或是拳击赛中的替补,在拳击场一角的柱子后面,不屈不饶地鼓励着金妮。
欧文亚龙耐心地解说他的过程,有时回放,快进,用简洁的语言理清了看似混乱复杂的之路。我看见了老师的影子,我也看见我自己在做老师时的影子。看见影子说明我在跟随,如影随形,也许这是我喜欢的一种成长方式。
延伸阅读
名著读后感:《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1
童年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好的回忆。正在享受童年的孩子就像春天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充满着好奇与活力。但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却是一波三折,懵懂的他整日生活在惶恐、吵闹的阴影之下,面对凶狠、残暴的外祖父和自私自利的小舅舅雅科夫,阿廖沙必须学
会坚强、学会忍让。
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人出现在他的身边—外祖母阿库琳娜。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的庇护和疼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到了阿廖沙十岁那年,他的母亲与世长辞,家中已没有了依靠,所以他不得不走入社会,独立谋生。这个不幸的孤儿从此辞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可想而知,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一定是风餐露宿,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也许,正是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看透了这险恶的社会,整个国家民不聊生,战乱纷飞,所以他从1892年后,就以笔当,用文章来批判这个社会,以至于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颂。
自从看完《童年》之后,我觉得21世纪的我们真的很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读后感2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是美妙快乐的,童年是幸福值得回忆的。而阿廖沙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哀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