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小学培养一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西樵第四小学 温玉燕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人一张口就要借助思考来分析问题,对数学现象要进行综合归纳,作出判断,并运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又是语言发展的最正确时期。由于刚入学,一年级学生不知道如何清楚的表达而思维又受到限制,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表述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乱而无序,语言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标准性。所以我们认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也就是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从低年级起,开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年来我们学校根据南海区“开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研究”的要求把它作为学校低年级组的小课题。我们通盘考虑全体教师的教学及个人素质等情况,成立了以戚淑梅老师任组长,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小组,并明确了研究小组成员的职责。实验老师制订阶段实验计划。实验阶段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完成。下面浅谈我校一年级加强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几点策略和做法。
一、加强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继续积极查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相关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的段落进行摘录。每两周利用科组学习时间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理论,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老师们阅读“新课程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著作,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获得新的感悟!
二、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一)以标准的表达、板书作示范,培养学生完整、准确、条理性的数学语言
一年级课程
教师的表达意识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表达意识,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对教师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了以下要求:
1.语言方面要标准
《新课标》给我们数学教师的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尤其是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正确、科学、简练。教师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数学语言标准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规律》一课。师出示课一些彩花,排列顺序是这样的: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然后,请学生猜测如果再往下贴会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贴的?在学生答复为什么是这样贴的问题时就涉及到了这些花排列的规律。但学生所能说的规律只是根据他们表象看到的那样,花的排列规律是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所以往后贴就应是一朵紫花。他们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时教师及时总结花的规律是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两个一组重复出现的。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怎样述说规律的借鉴。在之后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用这样标准的语言述说规律。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怎样用标准的语言来述说规律,实现了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过渡。
2.板书要标准清晰
教师的言论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一个教师如果课堂的板书随随便便,糊里糊涂,那么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也肯定是乱七八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影响学生思想表达。时间一长。甚至可能出现学生思维清楚,但不会书面表达的恶果。那么教师将成为误人子弟的罪人。所以,在黑板上写清概念的理解,定理的推导,例题的分析和解答,注意条理,结构严谨,将会使学生受益不浅。
〔二〕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主题图、插图、课件〕
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通过主题图、插图、课件等信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培养说的能力。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学生可以说话的时机,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有内在联系的具体情境出发,促使学生想说,积极思考和发表意见,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了一个个“情境+问题串”给孩子,孩子的好奇会引发不同的问题,自己思考,然后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策略,最后孩子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在我们的教材中,很多例题的出示都配合着插图。插图给学生提供了多个信息,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提高。
例如在教一年级上册《用数学》一课,老师出现一幅猴子图。请学生根据数学图提一个数学问题。有学生说:“树上的猴子有5只,树下的猴子有6只,一共有多少只?”;也有学生说:“大猴子有4只,小猴子有7只,一共有几只?”等等。这样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从多角度理解了图意,也轻松愉快地训练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动手操作后说操作过程训练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注意多让学生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感知和内部智力的转化,到达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在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着主导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让学生手口共同参与活动,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到达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和重视教材中教学具的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演示过程,并让学生口述,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这一课时,教师根据一道连加或连减题让学生摆一摆
小棒。如5+8+3,用小棒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摆好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的过程?有学生边摆边说:“我先摆5根,再摆8根,再摆3根。”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表达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同时,通过摆的过程学生还很好的理解了连加的含义。
〔四〕通过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时,我们常发现数学语言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孩子相应的数学理解能力也较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而,要真正学好数学,使数学的素质目标得到落实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
又以一年级上册《用数学》一课为例。师出示一幅小松鼠运松果图。出示完后请学生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根据问题列式。学生给出了两个算式:9-3=6〔个〕,9-6=3〔个〕。列完列式后,师没有忙着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是请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数字各表示什么?这样学生根据算式又重新阅读了师给予的小松鼠运松果图。9表示一共有9个松果,6表示运走了6个松果,3表示还剩3个松果。这样,教师就在具体的情境阅读中让学生明白了每部分的含义,理解了图意。这既有利于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
〔五〕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有关。所以,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做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了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说的培养,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
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