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从学生方面分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孩子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数学求知欲。所以,我们会在学生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从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共安排8个单元。“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因此,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力求做到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学习目标(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和“+”,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
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10角,1=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
一、 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9课时)
十几减9……………………………………………………2课时
十几减8……………………………………………………1课时
十几减76………………………………………………2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比多少应用题……………………………………………1课时
三、 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2课时
数的顺序…………………………………………………2课时
比较大小、多一些、少一些……………………………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 认识人民币(5课时)
认识人民币(1)…………………………………………1课时
认识人民币(2)…………………………………………2课时
简单的计算………………………………………………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4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小括号………………………………………………………1课时
用相同数连加解决问题……………………………………1课时
用相同数连减解决问题……………………………………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课件教学,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
1、数与代数方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建立数感,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一年级课程2、空间和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外的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所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4、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6、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有效性评价:
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征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4、收集有关资料,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