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随着特大型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扩张,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特大型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
轨道交通是举世公认的解决特大型城市内部及城市之间日益紧张的客流交通压力的最有效途径。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畅通重庆”建设规划,其中重点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
近年来,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现已建成197公里。《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20年)》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获批的规划项目共8个,规模215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097亿元。到2020年,轨道交通线网第二轮建设规划项目建成后,我市将形成由123456910号线和环线组成的、通达主城九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连接了两
个城市中心及六个城市副中心,连接了江北机场,龙头寺、上桥、沙坪坝及菜园坝铁路客站,朝天门码头等主要交通枢纽以及城市各类主要的活动中心、居住区、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文教区、旅游区等。
为适应重庆发展需要,重庆市政府在“九线一环”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七线一环的规划。《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2012—2020)》对重庆市远景线网规划做了扩展和优化,经过调整的线网规划共十七线一环。
2.人才需求
海量式迸发的城市轨道市场,将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按国际情况,每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配置5060名工作人员,国内的这一数值更高。
因此每开通一条轨道交通线,就将新增IoOo多个岗位。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里程达197公里;到2020年,主城区轨道交通基本运营里程达412公里,重庆市轨道交通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将达2.4万人,按重庆市目前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估算,中职学校能为该产业提供1.3万人左右,人才缺口1.1.万人。
据调研,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一线乘务员、车辆制造、维修和保养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主要由中职校培养。
(2)轨道驾驶员。这部分人才主要由高职校培养。
(3)中、高级管理人才、工程师。这部分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3.专业定位
工学结合根据人才需求调研,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一线乘务员、车辆驾驶、制造、维修和保养的人才。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城市轨道车辆段车辆驾驶、维修、城市轨道车站附属设备(如液压梯、自动扶梯、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系统)维修、城市轨道车站站务等轨道交通相关行业。
(二)建设基础
1.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已初步探索了“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为其培养轨道技术人才,成立了“轨道班”。根据本地区行业和订单班的需要,初步建立了与之匹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技术为重点,以城市轨道交通附属设备运用与检修技术为辅助,覆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服务的大部分岗位。
2.师资队伍
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人,职称结构合理,其中高级讲师6人,讲师9人,中、高级职称占80%以上。同时还从市内外大中型企业中聘请了4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另外,还聘请了能工巧匠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3.实习实训条件
学校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训条件。目前,校内拥有基础实验室2个、专业实训室5个,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4个。主要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汽车电子等专业学生实训。
4.校企合作
学校依托大中型企业,建有IO余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业对岗位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对照市级优质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本专业存在以下不足: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差异较大,还需进一步完善。
2.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仍不太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双师队伍结构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3.专业的实训设备与场地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4.校企合作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办学优势,立足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重点服务于重庆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的专业实训基地。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同时聘请1名行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4人,新培养双师素质教师4名,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达到4人以上,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依托对口企业,通过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把本专业建设成适应区域现代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特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开展行业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1+0.5+0.5+1”实施方式,分四个阶段进行培养。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
校内学习;第二阶段:第三学期,校外企业岗位教学实习;第三阶段:第四学期,校内学习;第四阶段: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工作岗位能力为导向,在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下,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完成3门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技能教材,建设配套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3套。
(3)构建适应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行业、社会、学校三方参与评价,使其能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个人素养、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4)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扩建实训室2个,改建一体化技能教室10个,新建实训室5个。具体为扩建机电综合实训室1个,扩建光机电技能实训室1个,改建一体化技能教室10个,新建轨道车辆控制实训室1个,新建轨道车辆电器实训室1个,新建车辆电子实训室1个,新建车辆电气实训室1个,新建模拟仿真室1个。
2.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数量合理、结构优化和质量较高,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2人以上。其中,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同时聘请1名行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4人,新培养双师素质教师4名,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达到4人以上。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依托对口企业,通过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家、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学校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负责研讨和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对本专业校企合作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与教材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提出意见建议。
(2)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共同开展“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合作编写教材、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引入企业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教学,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3)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为满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的需要,稳步扩大本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和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规模,每年新建校外实训基地2个,新建1个车辆维护与检修实训室。
三、建设思路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结合重庆市对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我校的实际情况,专业建设思路如下:
(一)根据行业企业调研,解析职业能力,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该模式,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核心课程,开发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及专业资源,建设校内实训室。
(二)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各类培训I、企业岗位实践等途径,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三)依托对口企业,通过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实训
文化等合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对企业生产实际和人才需求的调研,构建“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按“1+0.5+0.5+1”分阶段实施培养,第一阶段(第12学期),在校内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第二阶段(第3学期),安排“订单班”的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教学实习,根据具体岗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准备;第三阶段(第4学期),在校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参加城市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考取中级工证;第四阶段(第56学期)安排“订单班”的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岗位的零对接,着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校内学习
时间安排:第一、二学期
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协助,通过上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课和上机械基础及技能、城轨概论、电工基本技能、城轨车辆构造、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2)第二阶段:企业教学实习
时间安排:第三学期
主要任务和目标: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学校专业教师协助,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订单班”的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的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以及尊重他人、学习他人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本次教学实习的重点在于基本功训练,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生产任务。
(3)第三阶段:校内学习
时间安排:第四学期
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协助,通过上城轨电气检修、城轨空调检修、城轨车门与车钩检修、维修电工技能、钳工技能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培养城市轨道车辆运行维护、城市轨道车辆检测维修、城市轨道车站附属设备维修等专业技能,并组织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考取中级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