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工学结合也叫半工半读,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并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企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可通过开发、利用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依据校内不同的专业开办不同的公司,将专业与公司捆绑在一起,并利用校内的实验室模拟实习场所,建立工学结合基地;二是由学校与社会上的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
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产值,得到企业的一定报酬。这种培养模式,能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工作岗位直接结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
一、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1.合作企业难寻
目前,大多数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不高,多从社会上招聘能胜任工作的员工。某些企业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意愿不大,由于多方面原因不愿意接纳中职生实习。另外,国家政策对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支持力度不大。这些原因造成企业配合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滞后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没有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
为主的本质。其中,多数强调学科本位,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外,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少,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验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生技能水平不高,不利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
3.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及管理难度大
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后,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一半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由学校及企业共同教育及管理。这使得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实习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增多,难度加大。如何改革和创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管理办法,适应工学结合开展,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4.学生的评价体系不适应实施工学结合过程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评价体系一般是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期考成绩各按一定的比例计算相加,最后得到总评成绩,且更多考虑理论成绩。然而,中职学校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后,这样的评价体系滞后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 二、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1.强化政府在中职教育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上的重要责任
政府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政策倾斜,增加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为中职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秩序,维护中职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和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形成多元办学途径,促进职业学校与产业部门及企业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新阶段。
2.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调整课程体系
在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对社会及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能力为本位,更多安排技能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学有所长,促进“双证书”制度的落实,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制定工学结合教学计划时,要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主导思想;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寻求企业对专业教学在资金、设备、场地、师资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支持,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施;各个实践环节结合不同教学阶段的专业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每个教学阶段都要紧跟企业生产实际的发展和变化,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拓宽师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参与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实训教师可以从工厂、公司的高级职员中选聘,采取专兼职结合策略,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科技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校企合作中形成较稳定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实现从注重学历为主向注重理论及实践经验兼备的真才实学过渡,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有职业教育特、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方式看重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以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为主。评价体系以理论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对理论学习不好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造成打击,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单纯由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也难以体现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评价体系也要进行相应改革。建立双重的评价体系,即将传统的评价体系与工学结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相结合,学校评价及企业评价相结合,对每一位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工作过程以及期中和期末“两考”的情况等方面做
出综合的评价。
5.把德育工作始终放在职业教育首位
在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要与企业形成合力,多渠道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搞好。通过德育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家庭与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德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选派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众、奉献社会”的理念和正确的劳动意识、就业观念,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实际能力。
6.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为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开展,学校要选择资质较高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工学结合
活动。校企双方要就工学结合事宜,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工学结合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学校与企业双方要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共同研究制订工学结合计划和管理办法。另外,要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工学结合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加强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学生工学结合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学生支付合理报酬,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