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要发挥学生体的影响力,以及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为此,笔者提出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然而,很多教师在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方面,总是流于形式,而缺乏深入的研究,不能很好地利用互动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法;教师研究
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学习之一活动中所参与的各种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所碰撞出的新的火花,这种交流碰撞就可以称为互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以后,人们更加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互动,由此取代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新的互动教学法具体参与的主体有教师、学生、文本等,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本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这几种互动的效果呢?
一、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
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所谓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其中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因为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才能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亲切感和学习的欲望,教师对学生才会更有爱心和耐心。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总是喜欢和自己的老师作对,对自己的老师总是看不惯,甚至非常反感,又怎么会对这位教师的教学信服呢,怎么会愿意听这位老师的课呢?如果一位老师对某个学生非常反感,甚至和这位学生之间有过节,那么教师又怎么能做到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呢?这样也会影响他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
样,师生之间的氛围才会非常和谐,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遇到生活有困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尽量做到有耐心的帮助他们。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老师把习题讲解了好几遍他都还不会,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着急,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而要学会反思,为什么学生还不会?是他没有认真听,还是自己讲的太难,不符合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要善于安慰学生,给学生信心。这样不断帮助学生改正、进步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生的学业才能步步高升。
语文课堂二、在游戏活动中发挥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
游戏是孩子们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孩子对于世界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创设符合社会法则的相似的游戏情境,并在不断的情境模拟与活动参与中领略这个世界的法则,学会世界的规则,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长为一名健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此外,很多小学语文知识也是对于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王二小》一课重视对学生爱国情感及牺牲精神的培养,而《我要的是葫芦》则是结合生活场景中经常发生的事情,进行生活情境再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精神。因此,其实很多小学语文的教学都具有
非常强的生活性、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这些课程时,要善于把这些课改编成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除此之外,利用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不同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游戏中到适合自己的角,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人格得到完善,能力得到锻炼,也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由于一个班级通常具有几十名的小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尽不相同,这样教师还可以发挥班集体对于学生个体的教育作用,不仅使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使得学生个体与班级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个体更加优秀,使班集体的风气更加良好,从而也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对班级产生归属感,班级的凝聚力从而得到增强。
三、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生本之间的互动作用
所谓生本之间的互动作用,是21世纪以来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往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只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和反馈,而忽略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即文本的重要作用。专家们经过大量的教育调研发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不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的,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学生往往通过预习、大体浏览等会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一印象一直影响着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理解。所以,学生面对文本并不是无动于衷
的,而使有着自己的解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又喜欢具有画面感、彩鲜艳、形象奇特的事物,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文字则缺乏长期的专注能力以及足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对纯文字的语文教材进行再次加工,通过讲故事、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进行文本再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与记忆等工作。通过这样,既能充分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第一感觉,又能在此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适当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总之,无论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该注重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互动性,用充满趣味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打下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微课在银川市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张园宁夏大学20xx-05-01
2、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金旭英华中师范大学20xx-05-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学会读书;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培养兴趣;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文阅读是教学创新,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和优化;同时在师生的平等互动下,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文阅读
小学
价值
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与传统的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教学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让学生在探索文时,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归结起来,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学会读书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小学生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部分,文阅读要促进学生学会阅读。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就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阅读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但同时,关于阅读仅仅依靠量来取胜是远远不够的,在大量的阅读中,只有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信息的提取、整合、消化之后,真正的与阅读文本交流、对话,不断总结阅读心得与体会,才会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
二、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培养兴趣
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到枯燥。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主人翁意识得到提高,便于学生转换角,带着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主动的去学习语文。
三、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之后,重要的一点在阅读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这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就学习习惯而言,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下,大力提倡文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阅读行动的需要,它使阅读者遵循一定的阅读方式去行成阅读习惯的培养,既有阅读本身的意义,也有教育的意义。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阅读实践,自己去积极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感受,建立一种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