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拳(第一套)》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武术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围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理念,采用合作学习、游戏、教具辅助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教学组织过程,从而有效的将学习技能与发展能力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为其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1.少年拳(第一套) 2.搭宝塔
版本: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第六册
年级:五年级
(三)单元课次
本教学单元共安排6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本单元具体安排如下:
课次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少年拳第一套,学习震脚架打、蹬踢架打,使学生了解动作攻防含义,掌握动作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垫步弹踢、马步横打的动作方法和攻防含义。
3
使学生掌握弓步撩掌、虚步架打的动作方法和攻防含义。
4
使学生掌握跳步推掌、撩拳收抱的动作方法和攻防含义。
5
进一步规范少年拳第一套全套动作,掌握套路的节奏。
6
巩固少年拳第一套动作,考核评价。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其与体操、舞蹈等最大的区别是技击性,每一个动作都有攻防含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攻防意识的培养。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武术,
先后学习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动作、拳术组合动作,五年级学习了步型拳。少年拳第一套由八个动作组成,是短小精悍的武术套路。通过少年拳教学,可以巩固已学的武术基本动作,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本课是第一课次,学习震脚架打、蹬踢架打,其中震脚和下压动作是新教材,是学习的重点教学重点是动作准确、有力,教学难点是震脚有力。五年级体育教案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学会了一些运动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经过之前的武术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基本动作、武术组合动作,五年级学习的步型拳为学生建立了武术套路的概念,都为少年拳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部分学生为我校武术队成员,有较好的武术基础,在学习中可以发挥他们模范带头作用。由于单一的讲解示范、简单的重复练习的是比较单调、枯燥的,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学习中,我改编了了游戏“石头、剪子、布”,巩固手型、步型;创编“隔空对打”游戏,增强学生的攻防意识;针对震脚无力等易犯错误,我借助踩响玩具进行纠正,在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增强了练习兴趣。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以教师随机评价和学生互评为主。
教师随机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运用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不但要及时评价学生动作的掌握情况,给予有效地指导、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态度及刻苦锻炼的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
学生互评:两人合作学习后依据以下标准,互相进行综合评价。
等级
及格
技评
标准
动作正确、有力
动作路线正确,但力度较差
动作路线基本正确
学习
态度
学习积极主动,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
学习较积极,能参与合作学习
学习主动性较差,合作学习参与程度低
(六)本课特点
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在课的准备部分中,把武术的基本步型、手型与“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相结合,既复习了学过的教学内容,又避免了简单重复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为学习少年拳打好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了自编游戏“隔空对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培养攻防意识,另一方面增加练习兴趣。在突破难点时,我针对震脚无力的易犯错误,利用了“踩响”玩具辅助教学,纠正学生前脚掌先着地的错误动作,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教学手段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