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球性练习1》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遵循运动技术动作形成规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探讨合作学习,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拓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球类活动内容,本次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此年龄段的孩子对篮球技术还未形成基本概念,故本节课让学生主要掌握篮球球性为主,让学生在生动而丰富的篮球课中为以后的篮球技术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学习兴趣高,对小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针对本次课授课
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尝试、体验、表演、合作等学习方式,将基础的熟悉球性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体验小篮球的乐趣,师生在课堂上始终围绕球进行练习和游戏,共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练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对小篮球的学习乐趣。同时将游戏贯穿于教学中有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同伴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 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了解自身篮球水平及体质体能情况。
2.健康行为:学生可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学生了解如何学篮球、练篮球的技巧。
3.体育品德: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球性练习的基本动作
难点:让学生掌握如何提高自身对篮球的控制
六、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表扬鼓励法、师生互动发、因材施教法
学法:对比练习法、目标评价法。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篮球50个
八、安全保障
1.充分做好热身活动。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序组织课堂教学。
九、体育家庭作业
在家长的陪伴下共同进行球性练习。
十、创新之处
游戏+体能练习的创意设计,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运动中,全部都动起来。
课时计划1
教学
内容
1.篮球熟悉练习
2.体能练习:折返跑
单元课次
9-3-1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运动能力: 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了解自身篮球水平及体质体能情况。
2.健康行为:学生可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学生了解如何学篮球、练篮球的技巧。
3.体育品德: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球性练习的基本动作
教学
难点
让学生掌握如何提高自身对篮球的控制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检查
服装,向教师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互相问好。
3.教师宣布本课内容、要求及
注意事项。
4.合理安排见习生。
5.强调安全问题。
二、准备活动热身球操
1.慢跑热身  绕操场2圈
2.热身操
(1)扩胸运动
(2)体转运动
(3)膝绕环运动
(4)踝腕关节运动
(5)绕肘运动
(6)活动指关节
1
4*8
五年级体育教案30″
630
5′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法:
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要求:体育委员带队,队伍整齐、不喧哗、不打闹。
教师喊口令,学生认真做热身活动。
教法: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操。
2.语言提示法:提示学生动作的转换以及注意安全。
要求:组织有序,活动充分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篮球熟悉球性练习
1.球性练习
①手指拨球
方法:利用手指与指跟左右拨球,可以上下移动来加大难度。
②单手抛接球
方法:一侧单手持球,轻轻向右上方抛球,高过头顶,球到身体另一侧时单手把球接住。
③单手体前向侧挥摆球
方法:两脚左右开立,双手持球于体前,练习时左手将球推交右手,右手顺势将球引摆至体侧,然后再将球拉回在体前交左手,向左侧挥摆。挥摆球的高度,开始可要求至侧平举部位,再要求摆至极限。
④球绕环
方法:双手持球在腰部做绕环运动。
⑤球在两腿之间绕“8”练习
方法:右手将球从两腿中间传给左腿后面的左手,左手持球绕过左腿,如此连续进行
2.抛球击掌。
(1) 教师示范抛球后击掌两次再接球的动作。
(2)学生练习
2
~4次
20
                       
中强度
组织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法:
1.教师做一下完整示范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让学生做每个动作,并且提前有口令提示,学生能够在心中对动作有初步认识。
3.教师点评学生做的动作。
4.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并保证正确性。
5.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教师逐渐减少每个动作的循环次数并加大难度。
6.纠正错误动作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要求:
1.教师示范标准,口令清晰
2. 及时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
错误动作。
3.时刻强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