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复习教学的反思
一、案例说明这是笔者执教的一堂高三语文复习研讨课,复习的内容是写景抒情诗歌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手法。教师在列举了一些有名诗歌和高考试题并分析了它们的写景手法和
抒情手法后,本想让学生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一些例子,来巩固课堂知识。谁知学生并没有按照老师的思路来做,而是另辟了一片天地,但课堂异常活跃,而且效果很不错,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也都纷纷肯定。
二、课堂片段实录
师:从刚才的复习中,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写景抒情诗的写景方法和抒情手法。
生1:写景抒情诗的写景方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
生2:还有白描渲染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写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的描写来写景等。
写景的片段师:很好。那抒情方法呢?
生3:写景抒情诗的抒情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结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生4:还有借用典故抒情的。
生5:还有用乐景衬哀情或用哀景衬乐情的。
师:同学们归纳得太好了。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学过的或熟悉的几首诗歌读一读,并指出它们各自采用了哪种写景手法或抒情方法。
生6: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明朝沈文系在我们这里做知县时候所写的一首歌咏我们?~山的诗歌《咏江南十景(其一):“金城福地接云根,七十一峰朝至尊。欲借?~山岩上笏,夜飞凫鸟到天门。”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景,借用典故抒情。
师:那时我们这里就很美丽,现在我们这里成了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更值得歌颂了。还有吗?
生7:我对学者陈贻?{比较欣赏,他不仅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而且他还是我们新宁人,还是我那个地方的人。他早期写的《雪》很有意境:“窗外白漫漫,江山一片寒。鸦栖枯树静,犬奔玉坡残。蟠石松尤劲,拂云竹不单。落梅红满院,纨素洒朱丹。”这首诗歌运用点面结合和拟人手法写景,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法抒情。
(一片掌声)
生8: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两江总督刘坤一的《题滕王阁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既借用典故,又巧妙对比,抒发世事变迁的感慨。他也是我们新宁人,湘军领衔人物之一,他的坟墓就在我家后面的山上,我很钦佩他。
(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生9:我县作家周良华的《渔家傲》写得很有感情:“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桑梓?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既借景物抒情,又直抒胸臆。尽管他人不在新宁,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的思念家乡之情令人读来流泪。
……
三、教学反思
本土文化是本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本土文化教育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高中选修课的
设置中,还列入了“旅游文化专题”、“民俗文化专题”等选题。这就意味着在普通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有将地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的“大语文”理念,要有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的具体举措并能为此而付诸行动。注重本土文化的培植和熏陶,能激发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故乡的亲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热爱周围的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历史和艺术、热爱先进思想和科学精神,从而也热爱承载知识的文字和语言。
(杨华当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42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