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
【赏析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是一个景物描写片段,写了百草园里各具特的景物。掩卷沉思,鲁迅笔触下的百草园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首先,作者以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等,作者放眼望去,百草园内景物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蜂蝶翩飞,好不热闹!也许是好奇心驱使,走近泥墙根一带,这里的动植物更令人大开眼界。从作者详细生动的描写中,我似乎感受到泥墙根的勃勃生机、风光无限。
多感官结合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也让本段熠熠生辉。“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这句话通过味觉和视觉,将覆盆子与桑葚作了对比,语言生动细腻,画面丰富立体,覆盆子的情状就在眼前,酸酸甜甜,留在齿间。“又酸又甜”,也可见儿时的鲁迅好奇心强,大胆品尝可能从未吃过的覆盆子。此外,本段还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这些都是静物;而“鸣蝉”“
黄蜂”“叫天子”都是动物,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使静态事物更有生命力和活力,给读者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印象。
写景的片段美文自然有美的语言。“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们赋予了人的动作,使油蛉和蟋蟀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们给泥墙根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总之,短短一段话,给我们描摹出一个有声有、多姿多彩的百草园,怪不得被儿时的鲁迅当成乐园了呢!
【赏析二】
第二段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不必说.也不必说.概括了百草园里有趣的景和物,这里是为突出下文“单是.”的内容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
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既写了儿童好奇的眼光,又使所写的景物符合人们的观察顺序.
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第二,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本文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学生读书而提到先生读书等.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放得开,富有
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现中心服务,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