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咏雪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课文。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这两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古文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浅显易懂的古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驾驭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故事性、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短小文言文,学生更能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熟读成诵,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先独立翻译文章;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自己的学习结果;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评选出优胜小组。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三个活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解题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的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所作。内容是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逸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一)听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三)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
(四)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人物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2、《咏雪》一文从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雪寒骤,室内谈笑风生。
“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咏雪原文
家庭氛围:其乐融融、温馨美好。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人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文章结尾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世说新语》只是客观叙述,一般不作评论)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说出你的理由。
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因为文中写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五、反馈矫正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空。
时间:___  地点:___  人物____  事件:____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俄而      )(        撒盐空中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儿女讲论(           
3、对于谢太傅的题目,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4、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旨:
《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                   
六、作业:
背会课文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