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咏雪》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咏雪原文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
    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3、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形
    柳絮:、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李白《北风行》撒盐柳絮大笑乐
语文《咏雪》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也”,“是……”
    3、即……之妻也。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
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如:“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 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