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必背古诗⽂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
1、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句常⽤成语的句⼦是:“,”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这与《荀⼦·劝学》篇中指出“,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劝学》中说, ; , .
1, “学不可以已”锲⽽不舍,⾦⽯可镂。
2,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
【⼆】
1.荀⼦认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中⽤⽐喻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可以提⾼的句⼦
是,;, .。
3.在⽂中⽤⽐喻的⼿法,借助⽊头经过烘烤后发⽣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
是:,,。
4.有时作者⼜采⽤对⽐的⽅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字的说服⼒。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劣马与好马进⾏对⽐以说理的句⼦是:,;,。
5.《劝学》中从反⾯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法达到远⼤⽬标的句⼦是:,
;,。
6.《劝学》中作者连⽤“登⾼⽽招”、“顺风⽽呼”、“假舆马”、“假⾈揖”四个⽐喻,从见、闻、陆、⽔等⽅⾯阐明了在实际⽣活中由于利⽤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从⽽说明⼈借助学习,就能弥补⾃⼰的不⾜,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
论:,。
7.在⽂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如果不专⼀,便会像螃蟹⼀样,⼀⽆所成的句⼦
是:,,。
8.《论语》中孔⼦说:“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
的《劝学》中,也有⼀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
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是:,。
10.在⽂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并且从正⾯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如果⽤⼼专⼀也会有所成的句⼦是:,,,,。
1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为之,⽽寒于⽔。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骐骥⼀跃,不能⼗步;驽马⼗驾,功在不舍。
5.故不积跬步,⽆以⾄千⾥;不积⼩流,⽆以成江海。
6.君⼦⽣⾮异也,善假于物也。
7.蟹六跪⽽⼆鳌,⾮蛇鳝之⽳⽆可寄托者,⽤⼼躁也。
8.吾尝终⽇⽽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锲⽽不舍,⾦⽯可镂。
10. 蚓⽆⽖⽛之利,筋⾻之强,上⾷埃⼟,下饮黄泉,⽤⼼⼀也。
【三】
1、在《劝学》中连⽤了“冰,⽔为之⽽寒于⽔”等五个⽐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改变⾃⼰,从不同的⾓度和侧⾯来阐述“”的观点。
2、孔⼦⽈:“学⽽时习之”,⼜说:“⽣⽽知之者上也,学⽽知之者次也。”荀⼦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前波让后波。”和荀⼦(作品)中的“青,,。”都表达出学⽣可以超过⽼师或后⼈超过前⼈的思想。
4、荀⼦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的思想⼀致。
5、“,”,通过“⽊”于“⾦”的变化来进⼀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认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泛学习改造获得的。“⾦”要锋利,需“就砺”;⼈要改造成为“”的君⼦,就
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分重⼤的。
7、荀⼦《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刻学习收获⼤的道理。
荀子劝学篇8、“”是说君⼦的天赋本性跟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然⽽最终却超过⼀般⼈,是因为“。”说明了利⽤学习可以弥补⾃⼰不⾜的道理。
9、古代诗⽂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荀⼦.劝学》中则⽤“,”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荀⼦在《劝学》中说“,。”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劝学》中说:“锲⽽舍之,朽⽊不折;,。”
12、,,却能“上⾷埃⼟,下饮黄泉”的“⽤⼼⼀”和螃蟹虽有六跪⽽⼆螯,然“,”形成鲜明对⽐,突出了学习必须⽤⼼专⼀,才能获得成功。
1、荀⼦学不可以已
2、学不可以已
3、《劝学》取之于蓝⽽青于蓝
4、取之于蓝⽽青于蓝
5、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
6、知明⽽⾏⽆过博学⽽⽇三省乎⼰
7、吾尝终⽇⽽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君⼦⽣⾮异也善假于物也
9、积⼟成⼭风⾬兴焉
10、故不积跬步⽆以⾄千⾥
11、锲⽽不舍⾦⽯可镂
12、蚓⽆⽖⽛之利筋⾻之强⾮蛇鳝之⽳⽆可寄托者⽤⼼躁也
【四】
1.⼈们常说,活到⽼,学到⽼,荀⼦《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这句话与荀⼦《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在《劝学》中说,君⼦需要通过⼴泛学习来提升⾃⼰的两个句⼦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是:“,;,。”5.强调君⼦并⾮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的⼀句:,。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
1、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君⼦博学⽽⽇参省乎⼰,则知明⽽⾏⽆过矣。
4. 学不可以已。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
5、君⼦⽣⾮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逍遥游》
【⼀】
1、庄⼦在《逍遥游》⼀⽂中,借助“⼤鹏直上”表达了⾃⼰的志向,其中“”⼀句后来演变成了⼀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 .
3、哪⼏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
1, 抟扶摇⽽上者九万⾥
2. ⼩知不及⼤知,⼩年不及⼤年
3. 乘天地之正,⽽御六⽓之辩,以游⽆穷者
【⼆】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激起的⽔花达三千⾥,奋飞直上九万⾥的⾼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
2. 《庄⼦·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年”⼀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举现实⽣活中的很⼩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是:,,。
4. 举现实⽣活中的实例,通过⾈的浮动对⽔的依赖性,从⽽得出结论来说明⼤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
是:,。
5.庄⼦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居,作为⼈⽣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中描写四种⼈的句⼦分别
是:,,,。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之后,才提出⾃⼰的观点—
—“⽆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的句⼦
是:,,。
7.⾯对⾼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鹏鸟飞到九万⾥的⾼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样
呢?⽂中对天空的颜⾊成因进⾏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
是:??
8.⽂中写宋荣⼦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是:,。
9.当看到⼤鹏经过⼀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在林中飞⾏和休息的样⼦来嘲笑⼤鹏鸟的句⼦是:,。
1.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
5.故夫知效⼀官,⾏⽐⼀乡,德合⼀君,⽽征⼀国者。
6.⾄⼈⽆⼰,神⼈⽆功,圣⼈⽆名。
7.其正⾊邪?其远⽽⽆所⾄极邪?
8.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之⽽不加沮。
9.我决起⽽飞,抢榆枋⽽⽌。
(3)《师说》
【⼀】
1、《荀⼦·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师的职能是:, .;择师的标准是:, ,
3、韩愈眼中的师⽣关系是怎样的:
4、《师说》中⼠⼤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1. 师不必贤于弟⼦,弟⼦不必不如师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是故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4.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羞,官盛则近谀。
【⼆】
1、韩愈认为⽼师的职能
是:,。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
是:,,,。
3、韩愈眼中的师⽣关系是怎样
的:,,,,。
4、《师说》中⼠⼤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
因:,,,。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分发达,从中央到地⽅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章时三⼗五岁,正在国⼦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师进⾏对⽐,以明确⾃⼰所说的⽼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师,也不是指“授之书⽽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
是:,,。
6本⽂从多个⽅⾯进⾏对⽐,抨击“耻学于师”的⼈,先⽤古今对⽐,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个反问句推断圣⼈更圣明,愚⼈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
是:,,?
7、以孔⼦为例,指出古代圣⼈没有固定的⽼师,⼴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
是:,。
8、本⽂以为⼦择师和⾃⼰不从师作对⽐,韩愈直接点明⾃⼰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羞,官盛则近谀。
5、彼童⼦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圣⼈之所以为圣,愚⼈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圣⼈⽆常师。孔⼦师郯⼦、苌弘、师襄、⽼聃。
8、⼩学⽽⼤遗,吾未见其明也。
(4)《阿房宫赋》
【⼀】
1、古⼈写⽂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秦王历史教训,⽂中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