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区域治理
LIVELIHOOD
作者简介:赵尔缔,生于1984年,管理学学士,中共铁岭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对策
中共铁岭市委党校电教中心  赵尔缔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新闻信息,这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进行思维碰撞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制定各类决策的主要手段。新闻的深度以及传播速度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可以随意发表言论,全面了解新闻,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众多负面信息,进而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对维持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加强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力度是当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网络新闻舆论的意义和特点着手,并对当前网络新闻舆论在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舆论监管工作。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1-0268-0002
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人们的言论自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些是正面影响,有些则是负面影响。部分不法分子为了扰乱社会风气会故意传播虚假言论,迷惑人心,影响人们的正常判断,此时就要利用公共管理进行纠正。网络新闻舆论在为创建人们自由发表言论平台的同时也给公共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进行网络新闻舆论监管是维持社会的主要手段,如何有效地进行公共管理,保障舆论朝着绿、正向的方向发展,这是当前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网络新闻舆论的意义
网络信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与社会发展逐渐融合,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人们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了解相关新闻讯息,但因为网络本身的特殊性和虚拟性无法保证人们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再加上各类社交软件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飞快,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人们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因为评论基本都是以匿名形式进行,所以很多人就会随意进行评论,不计后果,一旦将舆论引到一个错误的方向,就会破坏社会风气,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加大网络新闻舆论管理力度,确保信息的绿传播,确保民众言论自由的同时保证舆论的正面性。
二、网络新闻舆论的特点
网络新闻舆论的实质就是将新闻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扩散,从而达到让人们知晓的目的,这是舆论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以及和新闻行业的高度融合,使传统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民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舆论平台,从而产生了网络新闻舆论,其独特的特点与传统新闻传播有着较大的区别。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速度较传统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被人们所知晓。而且当前传播途径也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各类移动终端,新闻舆论的传播方式已不局限于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可以通过微博、等各类社交软件进行传播,而且传播速度飞快。此外,人们还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舆论传播已经没有时空限制,人们接受新闻的时间和地点也比较自由。但言论自由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给公共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网络新闻舆论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但网络新闻舆论并非一方净土,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绿、正向的,一旦出现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就会扰乱社会秩序,这就对公共管理工作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对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监管手段欠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网络新闻舆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能够容纳各种信息。网络新闻舆论的导向有着一定的随机性,任何一个地方的移动端都可以成为网络的接入口。公共管理监管部门很难在短时间内查到不当舆论的源头,相关部门在对网络新闻舆论进行监管时有着一定的难度。就现状而言,很多不当舆论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网络新闻舆论管理对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其自身专业素质过硬,尤其是要具备较高的辨别能力和决策能力。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高效性、随机性等特点,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快速在大量的信息中准确对这类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和剔除。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甄别不良舆论信息,寻信息源头。通过设置敏感词、删除文章等方式快速控制舆论发展,尽可能地降低负面影响。部分不法分子掌握着较高的网络技术,通过不断变换IP 地址到处逃窜,逃避公共管理人员的监管,这就给公共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加大了网络新闻舆论管理的难度。
(三)舆论引导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媒体导
区域治理LIVELIHOOD
论已逐渐商业化,这与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的社会风向严重不符,存在很大的冲突,这给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特别是当前娱乐至上的风气,各大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可能会做出与社会效益相悖的行为。
(四)盲目跟风
盲目跟风是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最难处理的。这类众在接收到网络新闻舆论后,特别容易受到作者和评论者的影响,盲目跟风,不能客观去评价和看待新闻事件,这种行为在当今言论自由的时代一旦被发酵,就会引起一股不良风气,影响社会,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网络媒介自律性较差
当前,媒体界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媒体为了更好地生存,吸引眼球,往往对一些信息没有进行甄别就发布,这种不自律的行为也为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四、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对策
要有效控制网络新闻舆论,就要充分了解当前的网络风气。公共管理工作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无法与当前社会的需求相匹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十分迅速,这使得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难度大大增加了。因此,为了保障公共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在进行管理之前,要制定出一系列管理方案,从而有效控制网络新闻舆论,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一)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力度,有效进行监督管理
当前,我国在网络新闻舆论控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政府在网络新闻舆论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有关舆论控制的规章制度,保证网络安全。同时在对网络新闻舆论进行控制时也要多加利用网络,通过其宣传绿网络制度。对于造谣、散播虚假信息的人要进行惩罚,同时鼓励民
众积极监督,实名举报,从而控制网络新
闻舆论的进一步传播。同时,监管部门要
创建网络新闻舆论监控平台,对用户流量
比较大的客户端和网站进行实时监测,对
当前的舆论现状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
为大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监管部
门也要对网络媒体进行适时指导,将责任
落实到个人,促使其共同构建绿舆论监
控平台。
(二)强化素质教育
舆情管理
在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工作中,受
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让网民积极配合公
共管理工作,能够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与各大媒体相配合正确引导网民,使他们
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新闻事件;通过网络
了解民众的心声和社会焦点,向受众普及
正确的政治观念,让网民能够规范自己的
言行,理性客观进行思考,不盲目从众,
同时对盲目跟风的现象进行整治,提高网
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效率。
(三)提升网络新闻舆论管理团队的
整体素质
网络新闻舆论管理平台要发挥其作
用,首先要构建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管理
团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
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并
掌握最新的知识,并通过考核来查看他们
的掌握情况,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利用先进
的技术来提升管理质量;第二,不断吸纳
优秀的、专业素质强的人才,提升管理团
队的整体素质。
(四)注重网络媒体自身的自律性
建设
对于由于媒体自律性不足而造成社会
管理混乱的问题,要通过提高网络媒体自
律性来进行改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
发:第一,政府要构建完善的网络媒体监
管体系,并严格按照其执行;第二,网络
媒体要加强自身的自律性,在公司内部制
定完善的制度,落实奖惩机制,从而为网
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五)完善网络防范体系
构建完善的网络防范机制,提高文章的
发表难度和门槛,这样能够有效地对网络新
闻舆论进行控制。之前网络言论自由,所有
人都可以匿名进行评论,这对控制舆论信息
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可以完善防范体
系,对评论进行实名制,如此一来,就可以
有效控制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
(六)对网络新闻舆论引导模式进行
创新和改革
对网络新闻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是公共
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其要结合网络新闻
舆论的现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方面
进行综合考虑,并基于此对网络新闻舆论
引导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五、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新闻舆论对人们的日
常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复杂的网络环
境下,一定要重点关注网络新闻舆论的走
向,做好公共管理工作,维护社会。
同时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工作是一项异
常艰巨的任务,离不开社会各方的配合和
协作,只有不断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
新,才能为受众构建一个绿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何慧平.浅析网络新闻舆论
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对策[J].新闻传
播,2018,342(21):73-74.
[2]胡扬.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
管理困境与对策分析[J].西部广播电
视,2019,7(13):57-58.
[3]魏艳.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
境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6(20):58-59.
[4]郭冬梅.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
困境及对策[J].新闻传播,2017(16):89+91.
[5]吴彤.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
困境与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6(4):156-160.
(上接第261页)
地制宜地推广宣传制度养老。
(3)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和补贴,提高新一代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减少其对土地养老的依赖性。
参考文献
[1]陈其芳,罗荷花.农村居民参与
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
济地理,2016,36(8):142-146.
[2]李姝,姜春海,傅先慧.“城
乡居保”农民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
析——基于240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
财政研究,2018(3):78-86.
[3]吴玉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与行为实证分析——以村域社会资本
为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10):64-
76.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