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员工舆情管控这一课
作者:***
来源:《人力资源》2021年第05期
        自2019年以来,百度、虎牙、有赞等名企都曾坠入员工舆情管理“深坑”:百度因员工揭秘“996工作制”而被热炒,虎牙因“员工被HR抬出公司”惹众怒,有赞因员工网上曝光“996工作制”而被热议。在员工拉开网络舆论的引信后,负面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这也提醒企业绝不能忽略員工线上舆情管理,必须及时补上这一课。
        线上舆情管理是指对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上的员工言论进行实时监控与行为倾向性预测。员工言论主要是针对企业行为或工作中某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所持的具有影响力、倾向性的观点与评价,具有负面言论倾向的观点、主张、评论、指责、吐槽、抱怨、小道消息是员工舆情管理的重心。不过,监管不是监视,一定要坚持员工“自愿配合、主动参与”的原则。线上舆情管理是常态化工作,不是临时起意或者一事一议,要本着“预防第一、补救为辅”的原则来进行。要纳入企业舆情危机管控体系,并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在网络信息部门、公关部门、工会组织共同参与下,组建员工舆情危机管理委员会,齐抓共管,直达预期(见图1)。
        不过,员工舆情管理挑战性越来越大。原来员工有思想疙瘩或者有诉求会直接向上级反馈,或到企业信访部门反馈。然而,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员工舆情管理体系,管控面越来越广。互联网具有成本低、门槛低、私人化、平民化、随意化、自主化等特点,这使得负面信息传播空间更大,传播速度更快,管控难度越来越大。
        总之,员工舆情管理练好内功是基础,舆情掌控是关键,舆情引导是重点,舆情处置是核心,要做到预防第一、标本兼治、监控有力、应对有方。
        2019年3月26日,一位中国程序员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创建了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抵制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项目一经发起,就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随后,马云、刘强东、周鸿祎等互联网巨头先后表态,引发媒体报道和网民热议,相关舆情量于4月14日达到顶峰,直到 4月15日—16日舆情声量才逐渐回落,但针对“996工作制”的讨论热度依旧较高。对于这次舆情事件,87.89%的舆情来自微博平台,主流国字号
新闻媒体微博、商界名家、微博大V等纷纷加入;5.02%的舆情来自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搜狐新闻”等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舆情量较多;3.24%的舆情来自论坛,主要是“百度贴吧”。此外,“篱笆论坛”“宽带山”“豆瓣”“天涯论坛”等也有小范围的话题讨论。其他媒体平台声量相对较小:2.7%来自新闻网站,0.44%来自问答,0.35%来自平台,0.16%来自博客,0.02%来自数字报,0.01%来自视频,0.01%来自其他线上舆论阵地。
舆情管理
        无疑,互联网已经成为负面舆论“重灾区”。尽管并非所有负面舆论最初都始于互联网,但线下媒体已不再是舆情泛滥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企业66%的来自于网络,而且扩散速度远比正面信息传播来得快。人们的“好奇心”和网络的“草根性”,加上网络“推手”的推波助澜,使负面信息泛滥具备了传播条件。大众兴趣化的负面信息很容易形成话题,并经过线上扩散后被内容化,于是线下媒体又会跟进报道,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然后回流至线上再引热议。最终,线上线下媒体互动使负面信息爆炸式裂变,影响巨大。
        凡是谣言、吐槽、牢骚、抱怨、指责等非理性评价议论或小道消息都属于负面信息,传播形式多种多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相关组合都是有效载体。员工舆论阵地日趋自媒体化,也是负面信息“制造基地”(见图2)。不同舆情“阵地”,其“危害级别”不同,“危害级别”取决于网站、平台、频道与社区流量,而决定流量的则是内容。《经济学》季刊发文研究显示,在年轻体中,社交频繁的年轻人“负面情绪传染”的现象表现得更为显著。“负面情绪传染”呈现出比澄清事实、追究问责、解决问题等信息更强的传播力与感染性,负面言论经过
社会化媒体传播、大众关注与热评以后,再经过新闻媒体、意见领袖KOL、大众等社会力量分享裂变,形成“负口碑”。
        欲到企业员工舆情“重灾区”,首先是要了解舆论传播阵地,还要到导致员工把情绪与问题社会化的基本动机,如利他主义、自我提升、情感诉求、报复企业、社交需要与经济利益,查员工舆情“问题源”,对号入座即可(见图3)。
        有些企业在舆情监控与管理组织体系上不够健全,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舆情监管体系,导致线上舆情管理准备不足,在信息反馈、信息决策、信息处置等多个环节容易出现研判误差。
因此,企业需健全、完善舆情监管体系,成立员工舆情危机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部、公关部、网络信息部门、工会组织共同参与,明确工作职能职责, 明确高层分管领导和各部门具体负责人,配备专业舆情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员工舆情。
        企业查问题员工“风险源”的本质是查到员工对企业不满意之处,核心是满意度调查,即收集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工作回报、组织状况、管理者情况等多方面的满意程度,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现状、发现问题,进而改善经营管理活动。员工满意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对领导的满意度、对外在奖励的满意度和对内在价值实现的满意度。
        总体来说,查问题员工“风险源”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员工自检查问题
        全民媒体时代,企业必须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全面开展舆情管理工作。尤其关键时刻,一定要摸清员工思想动态,思想异动容易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如果企业仅仅被动地问题,就很难做到有效防御。因此,要动员并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检核(见图4)。
        ●主动查员工问题
        员工舆情管理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堵塞跑冒滴漏,不做“事后诸葛亮”,否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在网络论坛社区上,因为员工发表企业所谓的“负面言论”,撕破脸皮者比比皆是,甚至对簿公堂,使企业声誉、信誉受损。因此,主动查员工问题并顺藤摸瓜,把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方为上策。总体来说,员工问题调查摸底有三种模式:
        模式一:调查摸底模式。員工问题调查摸底可采取全面摸底、选择性摸底与个别员工摸底。企业可以自行开展摸底,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摸底,主要调查摸底方法见表1:
        模式二:关键词检索模式。从中国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来看,移动端占了很大的比例:电脑端(PC端)占40%,手机端占了60%。PC端中,百度就占了85%以上,360和搜狗占了10%左右,而手机端百度占了75%左右,然后是神马、夸克搜索约占20%左右。员工舆情监控可筛选汇总一些与企业相关(企业名称、品牌名称、产品或服务名称)及与员工吐槽、牢骚、抱怨话题相关的关键词,如跳槽、工资、社保、工作环境等,进行关键词联合检索。通过不同的搜素引擎进行检索,查看搜索结果数量,汇总出负面信息数量。有统计报告指出:当使用关键词搜索时,负面信息90%集中在第一页,97%集中在前三页,99.4%集中在
前十页,这提示对检索结果进行舆情收集时要重点关注前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