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改变着我们党和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执政党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众联系密切,其工作特别是一些反映干部工作、干部问题的信息也逐渐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如果不加以科学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工作被动,影响组织部门形象。因此,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营造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舆情管理一、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已经逐渐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有的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纵观全局,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1、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基层组工干部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对网络舆论不重视,狭隘地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热点问题频现,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党的威信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导致在组织工作舆情应对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思路无创新,工作无特,从而制约了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
  2、应对网络舆情的准备不够。目前,多数组织部门在网络舆情应对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专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党建网络信息阵地。因此,工作上未能有效适应互联网信息开放性、交互性、复杂性、爆炸性的传播特点,导致对网络舆情准备不足、处理不当,甚至酿成网络公共事件,给组织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措施不够。一些单位在应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时,还是运用能拖则拖、能避则避的低层次、低水平的“老办法”,容易出现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力的情况,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湖北宜城“29岁市长”事件,起先网民关切的是最年轻的市长在任用程序上是否有问题,由于当地组织部门没有及时公布任用程序,当选仅一周,迅速被网络放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一些组工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态度生
硬,反应迟钝,答复不当,从而放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丢失了网络舆论宣传主动权。“逯军事件”中,正是因为个别组工干部在面对媒体时的不当答复,使郑州市委组织部在应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时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二、加强和改进应对组织工作网络舆情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现状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薄弱环节,要求组织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更新理念,提高对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认识
  李源潮同志指出:“作为组工干部,要维护党在人民众中的威信,就要维护党在网上的威信;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就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网上的声誉;要提高干部在众中的公信度,就要提高干部在网上的公信度,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更新理念,顺应
网络社会生态对舆情应对的要求,加强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仅对于抓好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组工干部提出的客观要求。广大组工干部要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对网络舆情规律、网络社会和组织工作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充分认识组织工作在网络社会生态下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并形成和之相对的工作理念,夯实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防范,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的常态化建设
  组织部门要在应对网络舆情中赢得主动,必须加强队伍、主流阵地、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1、抓好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建设。加强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建设是加强组工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保障,只有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网络舆情应对队伍,才能有效应对组织部门网络舆情。一是建立网络舆情应对骨干力量。选拔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文字功底强、熟悉网络环境的的组工干部,负责党建信息发布、网络信息的收集分析、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并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出现时,负责网上发帖、跟帖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等,及时开展正面引导。二是加强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培训。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开设网络知识、网络
公共危机应对技巧和策略等课程,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定期对网络舆情应对干部开展培训,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快速反应、及时应对、正确引导网上舆情的能力。
  2、抓好网络舆论主流阵地建设。一是大力加强党建网站建设。以打造新时期网络舆论主流阵地为落脚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flash等形式,办好、办活党建网站,切实增强党建网站对网民的吸引力、感染力,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宣传上占据优势地位。二是着力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主动和主要网络媒体建立沟通渠道,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针对组织部门重大政策举措、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记者参加,增强舆情引导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抓好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加强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能职责,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建立和宣传、公安部门、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机制,以形成工作合力;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把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纳入组织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办法,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推动工作高效开展。二是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机制。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着力提高
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真正落实党员干部众的知情权、参和权、选择权、监督权,提高组织部门的公信力,掌握组织工作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制定网上信息发布办法,对网上信息发布内容、发布职责及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对组织部门各项重要活动、重要政策、重大工作部署,特别是网民非常关注的公选领导干部、公务员测试、领导干部调整、干部任前公示等内容上,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通过党建网站和权威网站发布。探索建立组织工作新闻发布会制度,定期发布组织工作重要信息,依托地方政府网站、党建网站随时发布组织工作新闻信息。三是建立健全舆情监控机制。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和舆情搜集上报办法,指定专人负责对主流门户网站以及本地网站的新闻信息和互动类网络社区、论坛实施动态监控,即时掌握了解网络舆情动态,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同时,编发网络舆情日志、舆情专报等,通过分析和研判,掌握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并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提出处置意见。四是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按敏感程度和影响大小,将舆情热点分为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明确回应原则、工作流程、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把责任落实到人。舆情热点出现后,按照准确、及时、透明的原则,根据网络舆情类别和等级,及时启动应对预案。
  (三)主动应对,确保网络舆情事件得到有效解决
  当网络舆情发生时,要能够迅速分析研判,查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有效解决网络舆情事件,维护组织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1、反应迅速及时。面对涉及组织工作的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组织部门不能采取缺席失语、消极对待的方式,而是要积极主动、迅速处理,用有说服力的事实和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第一时间满足公众知情权,避免出现网络上认为组织部门“不作为”的情况,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2008年“南京某副处级干部抛妻弃女”事件发生后,江苏省委组织部在第一时间责成南京市有关部门查清情况,联络网管部门对帖子进行处置,协调宣传部门在传统媒体介入炒作时及时帮助处理,使该事件在引起传统媒体的炒作之前就被消弭于无形,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化、复杂化。
  2、措施得当有力。2009年的“周森锋事件”,面对网民关切关注的问题,宜城官方给出的只是“挤牙膏”式的回应,公开信息的极度匮乏,显然不能令舆论满意,让舆论的焦虑进一步发酵,由于官方应对网络舆论的经验和能力不足,导致这起网络事件最终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对此,当突发网络舆论事件后,要根据相关的工作规范和纪律,充分发挥工作机制的优势,采取得当的措施,科学、合理应对网络舆情,打好“组合拳”,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保证舆论的正确导向。同时要敢于打破常规做法,及时跟进,第一时
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如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后公布,要根据进展情况分段公布,来满足公众的期待,从而减少网上谣言传播。
  3、方法灵活讲究。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要从公众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公众在该舆情事件中的需求、利益,注意应对方式方法,既澄清事实,又讲究情理。对网民的“拍砖”、过激的言论等,要沉得住气、搁得下面子,做到冷静分析、平和交流、坦诚沟通,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如江苏省2008年公开选调公务员“内幕交易”事件中,组织部的网络宣传员和财政厅的同志以普通网民的身份跟帖,有效地制止了发帖者引诱炒作的企图。
四川仁寿县建立舆情应对机制提升组织工作网络话语权


      为进一步提升组织工作网络话语权,仁寿县建立舆情应对机制,第一时间收集、掌握和处理组织工作网络舆情,为组织工作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开辟网络评论窗口,收集舆情动态。依托党政网、《今日仁寿》、新华网等设立部长信箱
、仁人论坛、基层党建论坛等网络评论窗口,开辟投诉绿通道,为党员众反映在干部选任、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廉洁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提供平台。办公室和研究室牵头建立网络舆情中心,定期搜索、查询、监控和组织工作有关的舆情信息,以《舆情通报》或《组工参阅》形式提交部务会审定。加强和舆论机构、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日常联系、沟通和协调,便于第一时间掌握、处理。
      建立网宣员队伍,加强正面引导。将组工信息员全部纳入网宣员队伍,邀请四川日报、新华网等资深记者开展网络舆情处理技巧和策略业务培训,提高网宣员发现、处理网络舆情能力。加强组织工作宣传力度,广泛借助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报纸、有线电视等媒体开设基层传真、正确舆论、政策解读等栏目,对近期组织工作重点和组工干部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建立组织工作新闻发布会制度,由常务副部长担任新闻发言人,定期公布组织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成效。保证稿件质量,采取网宣员撰写,股室负责人审批、分管副部长审定、重要稿件部长签发的方式确保宣传稿件来源真实、观点正确、立场公正。
      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消除负面影响。建立舆情研判制度,及时分析事件缘由和引发不稳定事件的几率,研究工作措施和应对策略。正确处理负面舆论,对社会人员发布的负面评论,第一时间和当事人取得联系,采取面谈、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事件过程,做好调查和
调解工作,并及时跟帖和发帖公布事件后续发展;对媒体发布,坚决不逃避不回避,主动邀请媒体、相关单位召开新闻媒体见面会,澄清真相、消除误解,争取媒体理解和支持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