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
年在全国网络安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舆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其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在信息化社会,政府部门对网民、网络的舆论引导尤为迫切。
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件,这类事件社会影响力重大、容易形成舆论焦点,对政府权威以及社会稳定存在潜在威胁。传统新闻媒介审核制度非常严格,会层层审查所发布的信息,民众在其中所承担的角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无法形成网络舆情,因此,传统新闻媒介在塑造社会舆论上,效果是十分显著的。然而,在自媒体这样的时代下,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布信息,渐渐大众化、平民化的新闻传播特点显现。这种变化确实让社会舆论环境得到了丰富,但是它也影响了传统新闻媒介在社会舆论环境中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团体或个体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对各种公共事件及灾害等突发情况发表个人观念。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除了具有来源宽泛、侧重当前形势、无任何征兆、具有体压力等普通特征之外,
还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各种舆情会不受控制的大范围传播,造成不良影响。第二,各种舆论消息交织,信息不受限制,真假难辨。第三,影响恶劣,很容易引发民众恐慌,损害政府形象。第四,短时间内有公共利益的个体集中到一起,舆论一边倒,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第五,不易控制。一旦形成舆论危机将不利于社会,政府机构也很难控制。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国内疫情已进入防控常态化阶段,但国际上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与之相伴的网络舆情形势也不容乐观。与2003年的SARS疫情相比,新冠疫情发生在移动互联、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在这种背景下,疫情所牵扯出的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它呈现出了更强的突发性、匿名性、冲突性、实时性、公开性的特征,这也对政府舆情引导提出更高要求。
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认识误区
部分政府部门存在认知误区,忽略网络的重要性,一旦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就选择沉默,从而造成公众、媒体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不通畅。还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形象和各方面利益的维护,在舆情诱发阶段选择沉默,但正是这种不作为态度加速了问题的恶化和升温。例如,“兖州网友骂交警被拘”事件在微博上发布后,遭到了网友的责问和质疑。兖州公安出于维护自身形象未作出解释就直接删除微博,导致该
事件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严重损伤了兖州公安的形象。
(二)故意封锁消息
部分政府部门在发生了突发事件,但是还没有形成舆情危机之前,希望通过封锁消息的方式息事宁人。这种故意封锁方式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还对部分媒体进行控制,一旦危机爆发,将严重削弱政府部门管控整个事件的主动权。例如,“海口暴力妇孺被打”事件中,当地政府不作回应、封锁消息,影响极为恶劣。
(三)不重视媒体互动
当前,网络大军大部分由年轻人构成,他们在自媒体平台上随心所欲地发布各类信息,其中大部分并不是事实真相,他们充当着信息传播者的角。另外,一旦发生突发时间,现场的目击者或者当事人往往会将图片、视频等资料第一时间发布到公众平台上,同时还会加上话题符号等,增加点击量,这样的方式让人们了解的真相不可替代也无法复制。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的产生及迅速发展,确实给广大的人民众带来了创造、交流和发布信息的广阔平台,但这也给政府在舆情工作的管理上带来了诸多困难。在发生舆情危机时,一些政府部门不重视媒体互动,但只靠主流媒体无法及时引导舆论,进而造成严重影响。
(四)反应迟缓
通过对大量的突发公共事件分析,不难发现在面对网络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及处理对策探索
◎宫富丽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89)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日益普及,自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相比,自媒体具有快速、高效、自由整合和传播信息的特点,进而能够影响社会的舆论。在人人都是自媒体这样的时代下,微博、、短视频、博客等媒介给了人们更自由和便捷的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这给对社会舆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鉴于此,本文将探究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及处理策略,旨在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舆情引导
舆情管理中图分类号:G206;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5-0141-02
收稿日期:2020-8-19
作者简介:宫富丽(1987—),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新闻学专业,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在读。
第 4 卷 总第 109期 141
142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5期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舆情危机时,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表现出较低的主动性和执行能力,反应迟缓,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各种舆情作出引导和回应。往往是等到最后关头,各种媒体、大量民众开始谴责和声讨时,才进行应急事件管理。例如,在“兖州网友骂交警被拘”事件中,兖州公安在删除微博后,第二天才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致歉信,政府部门反应迟缓,造成了舆情事件的持续恶化。
(五)舆情应对人才缺乏
在政务舆情工作中,舆情应对人才缺乏是一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一般来讲,舆情工作的处置需要极高的专业经验性,但对于大多数的基层行政机关来说,在有限的干部编制下招录一名专职处理舆情应对的人并不现实,因为舆情工作具有突发性、偶发性的特点,如果专配一名舆情应对的干部存在着岗位空置、无法实现量化的绩效考核等问题。
三、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政府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站在制高点统筹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管理事宜,并给予足够的资金、政策、人员和技术力量支持,进而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二)优化队伍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中,以往为传播主体的新闻媒体机构正在向普通人民众转变,但是一方面,由于广大人民众的价值观、世界观及素质与修养的极大不同和欠缺;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新闻专业,包含新闻写作、新闻素养、新闻传播等系统化的学习,因此,在新闻的真实性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文字信息质量低、不真实的言论泛滥等问题。故而,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建立突发事件舆情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一支执行能力强、专业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全面分析并跟踪网络舆情,动态掌握网络舆情发展动态,进而提出针对性处理对策。在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网络舆情监测人员对于现代网络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同时能能够充分运用各类型的新闻发布平台,熟悉其操作模式。2.网络舆情监测人员必须了解网民的偏好,从而能够在用户需求方面的把握更精准,进而针对性进行舆情引导。
(三)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网络技术的快速更迭,舆情应对所面临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可参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则应加强关于舆情危机应对及处理类主题的培训工作,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时俱进,这样可一部分缓解舆情培训的专业性、技能性和持续性的政策缺失问题。
(四)统一发布口径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政府部门必须以身作则、做好带头作用,迅速进行高效、有序的应急事件管理。若在具体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也需要注意自身形象、谨言慎行,在引导网络舆情时,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针对当前发生
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充分的信息储备和知识储备,全面收集
当前事件的信息,不能以偏概全。第二,及时寻类似案例,并将其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做好实践调查工作。积极成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小组,及时告知公众真相,客观、公正地处理突发事件,做好表率。
(五)加强媒体管理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互联网思维,加强与媒体之间的联系沟通,将政府部门与新旧媒体两者结合起来,了解新闻传播以及媒体运营发展的规律,实现共同发展、优势互补。新媒体与地方政府两者之间并不是敌对的,两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地方政府需要充分了解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创建独立官方网络平台,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并与之合作与交流,建立起地方政府、及微博等,地方政府还可建立官方抖音平台,通过平易近人、有趣活泼的新闻传播方式,恰到好处地监督和引导了网络舆情。
(六)完善应急机制
完善应急机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以及控制化解机制,正确进行舆情的引导,完善危机化解机制,避免谣言四起,及时发布舆情信息,保证公民的知情权。第二,做好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结合突发事件的类型、体、影响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进行研究,及时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机制。第三,多方力量配合形成应急联动机制。突发的公共事件需要应急预案的支持,相关部门须合理调整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资源互补、协调配合,从而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为切入点,探究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重视程度、优化队伍管理、统一发布口径、加强媒体管理、完善应急机制等角度,详细论
述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政府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管理能力。[1]庞素琳,房秋文.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发声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路径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9(2):41-43.
[2]王赣闽.公共突发事件政务舆情回应探析[J].新西部,2019(8):87-88.
[3]廖秀健,雷浩伟.多元参与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警示与策略——基于“洁洁良”事件的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2-92.
[4]林振.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的取向与进路[J ].情报杂志,2019(4):119-124.
[5]秦万虎,张全琪,王建森,豆泽仕.兰州市食品药品突发事件舆情引导与博弈策略研究[J].发展,2019(1):70-76.
[6]刘岩芳,王欣欣.农村突发舆情事件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以寿光水灾舆情分析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2):70-72.
[7]单文盛,曾美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J ].传媒观察,2019(1):26-33.
[8]崔彦琛,张鹏,兰月新,等.面向时间序列的微博突发事件衍生舆情情感分析研究——以“6·22”杭州保姆纵火案衍生舆情事件为例[J].情报科学,2019(3):119-12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