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学期的研磨,我们对《负数》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我们对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建议如下: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建议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
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三)教师提供的帮助。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中引出负数时,要善于让学生观察和小结,感悟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和负数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教师可以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去探讨,对于学生不同的理解都加以肯定。
(四)学生应有的机会。
在教学时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通过小组内交流,比较异同,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第二课时《认识数轴》教学建议
(一)教学要让学生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以大树为原点,向东走,向西走,要求学生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当学生发觉两个方向是相反时,自然而然就想到用正负数来表示4个学生运动后的方向。教师要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名字不用强调,但要让学生感知,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直观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初步形成数点对应的思想,形成正负数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可以适当地对内容进行延伸。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关于数轴的认识,教师不必要给数轴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感知,和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就可以了。在练习设计时,根据学生情况,恰当地进行拓展延伸。
(三)教师提供的帮助。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合适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教学中引出数轴时,要善于让学生观察和小结,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数轴,感知数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教师可以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去探讨,对于学生不同的理解都加以肯定,最后让学生利用数轴去思考。让学生经历优化的全过程。
(四)学生应有的机会。
在复习导入时,学生应该有自主回顾旧知、思考的机会。例题的教学,学生都应有独立思考问题和感知总结什么是数轴的机会。
负数的认识(五)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例
在直线上表示出点-,点对了,但写了-2.5。
【错题分析】:学生由-5/2想到等于-2.5来点,但忘记写回原数。
【正确解答】在-2和-3的中间,但要写上-5/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