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禺的再认识
作者:王睿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2
        【摘 话剧日出要】曹禺的四大经典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的出现,其艺术成就之高,是迄今为止,无人能超越的。并奠定了其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的崇高地位。
        【关键字】艺术魅力;潜台词;人物悲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036-01
        中国话剧从文明戏”“新戏到学生演剧的春柳社春阳社,一步步从生硬、粗糙,到现代对经典的探索与革新,走过了一条艰难跋涉之路。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人们对話剧艺术越来越渴望它具有历史时代性、民族性及手法创新性。这时候,一批肩负唤醒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大师出现了,曹禺即其代表,既继承了前任宝贵的经验教训又完美地将其进行改良和超越,为中国话剧的成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完成了中国戏剧艺术由幼稚向成熟的伟大历史转折。
        张玉阁在他的论文《把曹禺还给历史》中这样说道如果说中国话剧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一出话剧的话,那么曹禺就是这出话剧的当之万愧的主角
        一、曹禺的艺术探索
        中国千百年以来占领戏剧舞台的只有一种艺术——那就是戏曲。中国的古典戏曲,一直呈现一元化的结构。当话剧真正传入中国开始,就彻底打破了这种一元化模式,开启了戏曲——话剧二元化时代。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人民生存,渴望民族解放成为劳苦大众的共同愿望。曹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自己对话剧的艺术探求。
        他在话剧《雷雨》中大声呼喊:摧毁这黑暗的社会吧,让人真正成为人!这是我们在曹禺剧作中听到的最沉重的呐喊。罪恶社会对人心的腐蚀吞灭,黑暗中人们渴望追求光明的愿望遭到扼杀,从这些方面活生生地体现出了严肃的人性主题。曹禺把悲剧描写的笔端触及到揭示人的深刻的思想及精神痛苦上,他总是描写悲惨处境中夹缝生存的人物,从中表现其人物的痛苦内心,总是从剖析灵魂入手,以淋漓尽致的笔墨将悲剧人物的内心一层层地展露出来。
        二、潜台词体现人物内心
        语言是构成戏剧结构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即舞台提示)。所以在欣赏文学剧本时,应特别关注戏剧的动作性语言,认真分析语言中潜台词的深刻含义。
        话剧《雷雨》中,作家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也是冲突不断,感染力极强的。如鲁侍萍,当她第一次看到周萍时,出于亲情的原因,使她控制不住地想要去相认,但最终她却把话停在了嘴边:你是萍……凭什么。”“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一个母亲悲痛、无奈的形象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将人物内心极其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夹缝中生存的小人物
        曹禺的悲剧其实是平凡生活中小人物的悲剧。他笔下的悲剧人物都具有着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丰富内心和复杂的性格。他总是力求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性格的多个方面,有意识地着力挖掘其人物性格中那些不完全一致的情感和心理矛盾的侧面点,把光明与隐晦、尖锐与缓和、激烈与平稳揉合在一起,使人物性格更为立体化。话剧《雷雨》中,女主人公繁漪雷雨式复杂性格,可以称为是曹禺剧中典型人物的典型代表。在刻画繁漪
的性格时,作家审美创造的关注点聚集在时代精神所引发人物内心世界突变地强烈撞击上。作为一代有知识有文化有涵养有思想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繁漪强烈地渴望爱情自由和自身的解放。在周家的18年,感情的束缚,专制的压迫,残酷的精神折磨着她,把她渐渐磨成了一个活死人。但她又是一个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在痛苦的生活中,她想冲破封建专制家庭的枷锁,去大胆寻属于自己的爱情;她试图冲破周朴园对她的封建压迫管制,同周萍爱恋;但当周萍与四凤真心相爱,决心悔改并准备结束与繁漪的这段不轨关系时,繁漪又死命抓住周萍不放。当周萍对她的冷漠,厌恶、甚至恶心把她逼入绝境时,繁漪彻彻底底疯了,她破坏别人的感情,同时又在摧毁自己的心。一次次试探、讽刺到最后的疯狂,都表现出她异乎寻常的嫉妒、愤恨与绝望。曹禺说:繁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
        在《雷雨》里,生活枯燥、烦闷,就好像一口深井,无论怎样逃避,始终爬不出这黑暗的坑。如繁漪,她不停在努力,努力去挣脱封建家庭的枷锁,奋力使自己往外爬,可最后还是无济于事,她始终没有逃出世俗,还是淹没在自己雷雨式悲惨的生命中。又如鲁侍萍,她单纯以为只要自己逃出周公馆,逃离了这座城市,永远不再踏入,那么自己的孩子或许会比自己过得轻松、自在又幸福。可是四凤,可是周萍,这些从一开始就被封建社会影响了的
人们,不管怎样努力,生命都像是设定好了一样,永远是一个圈,最终也无法逃脱,只能在残酷、残忍与悲痛中缓慢喘息着。
        四、总结
        不管是《雷雨》的典型人物关系谱系、《日出》陈白露的悲剧人生,再到《原野》带着疯狂复仇行为的精神探索,最后到《北京人》契诃夫式的细水长流、深刻隽永的表现形式,曹禺一直在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总之,曹禺的话剧创作,不仅在当时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而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参考文献:
        [1]王兴强.论曹禺剧作的戏剧化结构[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7.
        [2]曹禺.雷雨·[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3]朱栋霖.论曹禺的戏剧创作[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李健吾.曹禺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J].中国现代作家评传,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