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二)中有关《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换算》系列整合教学。 
二、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已有一定基础前提上进行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比较生疏,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寻生活中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出生活中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表象、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的小大来教学。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操作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非常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模型,形成表象。 
 1.观看视频,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课一开始我就设计观看《乌鸦喝水》视频,引出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再让学生说一说还有那些物体占有空间,师生比较占有空间的大小,引出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小——揭示概念。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运用迁移类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体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体积大小很接近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学生出现了犹豫不决的为难情绪,从而陷入了认知矛盾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在争辩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体与面的区别,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在认识体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观察、初步感受,再说一说生活中1立方厘米、1立方米大小的物体,并使之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通过电子白板摆一摆引出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3.以练习为手段,多元设计,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练习设计层次明显,突出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毫米。 
3.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在互联网上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教学设计及课件把精彩的环节结合实际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中。 
2.视频《乌鸦喝水的》、hht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教具。 
【学生准备】回顾面积与面积单位和长度与长度单位有哪些。 
六、 教学过程: 
一、 观看视频,揭示概念。 
袁隆平院士(一)观看视频,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想不想了解? 
2.认真观看视频,想一想: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析,初步感受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提出问题:除了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那些物体也占有一定的空间?除了这些这些物体外,水占有空间吗?空气呢? 
2.实验验证:水和空气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两个实验引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除了固体外,液体、气体也占有一定的空间。】 心态英语
二、 对比交流,明确概念。 
(一)谈话交流,引出体积概念。
1.谈话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石头、水、空气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证实了水和空气也占有一定的空间。是啊!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叫做物体的体积。 
2.提出问题:你真会学习!那这个铅笔盒?它有体积吗?什么是它的体积?(铅笔盒的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铅笔盒的体积)。 
【设计意图: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二)对比交流,明确体积概念。 
1.提出问题:老师有体积吗?什么是老师的体积?那你有体积吗?咱俩谁的体积大? 
2.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概念的获得使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本环节通过对比师生的体积,让学生在一次经历分析、思考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三)分析举例,巩固概念。 
1.请同学举例说一说:那些物体也有体积? 
2.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概括的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3.总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企业资产负债表
【设计意图: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本环节,教师借助学生身边的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体积的概念。】 男装图片
三、 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一)回顾旧知,感悟必要性 
1.课件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右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我们只是用眼看能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能不能借助以前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问题呢? 
2.回顾旧知:出示三年级学习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当学生一眼比较不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时,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学习面积的大小比较时用过的方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体会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
(二)借助白板,比较大小 
1.提出操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比较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 
2.动手操作:请同学利用电子白板拖动克隆功能摆一摆。 
3.学生边摆边汇报。 
【设计意图: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利用白板的拖动克隆功能,让学生利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填充正方体和长方体,借以判断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三)借助认知冲突,体会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下图,提出问题:请大家看这两个立体图形,谁的体积大?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小结:用来度量体积的小正方体必须是一样大的,这实际上也就是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一组反例练习,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进一步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建立体积单位模型 
1.复习旧知: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提出问题:常用的体积单位有那些?小组合作探究。 3.教师引导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概念,并出示相应大小的学具,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2)认识1立方分米概念,并出示相应大小的学具,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3)认识1立方米的概念,并出示相应大小的学具,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设计意图:了解、建立体积单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该重难点,本环节帮助学生追寻知识的原点,并结合学生的交流和课件的辅助呈现,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基本练习: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2.应用练习:下图是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搭成的,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 
小袋鼠3.拓展练习:棱长为1dm3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棱
长为1m3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dm3的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增强了知识应用的层次性、趣味性及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 全课总结,凝练提升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还通过回顾面积单位的创建过程,创建了体积单位,你能说说你有那些收获吗? 
【设计意图:在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再次感悟是如何借助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发现和感悟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从而为学生建立系统的、整体的认知体系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