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课题
人地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男人30
3、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重点
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的形成过程。
难点
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无线路由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吧!(播放视频《乌鸦喝水》)
2、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吗?   
学生看视频。
石子占了瓶子中的地方,所以乌鸦喝到了水。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讲授新课
一、认识物体的体积。
1、出示例题1:小组实验。
(1)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可在水中滴一滴墨水)。
(2)把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2、观察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
3、小组讨论:说一说:两个玻璃杯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4、议一议:下面的火车盒、文具盒和鞋盒,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二、认识体积单位。
测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呢?
1、认识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cm³。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南瓜土豆说一说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区别?
   
2、认识1立方分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³。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
3、认识1立方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m³。       
用3根1米长的木条照左图在墙角搭一搭,看一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请几名同学站到搭好的1平方米的架子中,看看最多能进去几名同学。
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做一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块橡皮的体积是8(立方厘米)。
邦家之光(2)一根单人跳绳长200(厘米)。
(3)一个文具盒的体积约是0.3(立方分米)。
(4)一块砖的体积约是2(立方分米)。
(5)一本《辞海》的体积约是2000(立方厘米)。
2、下面的立体图形都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分别写出它们的体积。
   
(8立方厘米)          (18立方厘米)
乌鸦喝水教案3、下面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
(1)()号和()号立方图形的体积相同。
(2)()号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号立体图形体积的
五、小结: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水面会上升。
我猜放土豆的杯子的水面比放小石块的杯子的水面上升得多。
两个玻璃杯中的水面都上升了,放土豆的玻璃杯水面升得高,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
放小石块的玻璃杯水面上升得比放土豆的水面上升得少,说明小石块占的地方小。
  小石块占的地方小,就是小石块占的空间小。
这三个物品比较,火柴盒占的空间最小,鞋盒占的空间最大。
火柴盒和鞋盒相比,鞋盒占的空间大。
火柴盒与文具盒相比,文具盒占的空间大。   
文具盒和鞋盒相比,文具盒占的空间小。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一个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一节手指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一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大约能站12名同学。 
这个长方体是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   
跳绳的长度要填写长度单位。其它四个都要填体积单位。
第一个图形一共用了8个小正方体,共8立方厘米。
第二个图形一共用了18个小正方体,共18立方厘米。
号和号立体图形都是4个小正方体,它们的体积都是4立方厘米。
号立体图形的体积是3立方厘米,号立体图形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号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号立体图形体积的。 
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现象并进一步思考原因,从而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相互交流,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比较出这三种物品所占空间的大小。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对1立方分米有清晰的认识。
通过学生在1立方米的空间里站一站,看能站多少人,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对1立方米有更深的认识。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进一步知道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能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
巩固提升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牙膏盒的体积约是120 (立方厘米)。
魔方的体积约是1(立方分米)。
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立方米)。
书包的体积约是24 (立方分米)。
2、用16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法?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变化?
3、小明把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三堆(如下图),这三堆小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根据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填入合适的体积单位。
一共有4种不同的搭法。
不管哪种搭法,它们的体积都没有发生变化。
这三堆小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三堆都有8个小正方体。只是位置摆的不同。   
联系生活经验填写体积单位,对体检单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
拓展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
教学反思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课堂开始,就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二、尝试自学,理解问题
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体积单位时,采取尝试自学课本,理解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①看书自学体积单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②学生汇报学会的知识。③理解体积单位。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出1 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