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诗歌㊃青年论坛㊃
刘琨诗渊源辨证
黄鸿秋∗
ʌ内容提要ɔ前人论刘琨诗渊源,常止于指出其与建安诗风之关系,而对于其与正始诗歌及太康诗歌传统的关系,则除刘师培等个例外,基本没有涉及㊂本文从梳理历代对刘琨诗渊源的评议出发,发现前人的论说中存在从最早的刘琨诗源出王粲说向后世刘琨诗源出曹操说的转移;又对刘师培的相关说法进行考察,认为刘琨诗在风格的浑雄壮丽和比兴托寄的艺术方面,接受了来自正始诗人阮籍的影响;其在俳偶藻饰㊁体制描写等层面,则与太康诗歌传统存在更为密切的源流关系㊂刘琨诗实际是建安㊁正始㊁太康三个诗歌传统综合作用的结果㊂
ʌ关键词ɔ刘琨诗㊀建安㊀正始㊀太康
绪 论
刘琨诗今仅存三首㊂①数量虽少,涉及的文学渊源却是丰富的㊂对这一丰富的文学渊刘琨诗渊源辨证∗①∗黄鸿秋,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㊂刘琨著作,‘隋书㊃经籍志“著录‘晋太尉刘琨集“九卷㊁‘刘琨别集“十二卷,‘旧唐书㊃经籍志“㊁‘新唐
书㊃艺文志“均著录‘刘琨集“十卷,然至宋时已散佚不全(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云: 前五卷差全可观,后五卷阙误,或一卷数行,或断续不属,殆类钞节者㊂末卷‘刘府君诔“尤多讹,(转下页注)
源的理解和把握,构成我们理解刘琨诗艺术的前提,也是刘琨诗艺术研究的重要方面㊂但现有关于刘琨诗渊源的考察还是不很充分的㊂前人及现有研究论及刘琨诗渊源时,常止于其与建安诗风之关系,而对于其与正始诗歌及太康诗歌传统的关系,则除刘师培等个例外,基本没有涉及㊂又前人虽均认为刘琨诗源出建安,但在不同时代或批评家那里,其具体内涵和指向仍是不同的㊂对于前人批评中的此种不同,现有研究也缺乏相应的梳理和考察㊂这都阻碍了我们对于刘琨诗艺术及其渊源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有研究的必要㊂
本文结合刘琨诗歌的创作实际,从梳理历代对刘琨诗渊源的评议出发,发现前人的论说中,存在从最早的刘琨诗源出王粲说向后世刘琨诗源出曹操说的转移㊂又对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所提出刘琨诗之浑雄壮丽出于阮籍的说法进行考察,认为刘琨诗确与阮籍诗歌存在密切的源流关系,同时在比兴托寄的艺术方面亦深受阮籍影响㊂最后在此基础上,论证刘琨晚期所作,虽然由于时代㊁个人遭际的变化及对建安和正始诗歌传统的祖述,而与太康诗风分道扬镳,然在俳偶藻饰㊁体制描写等层面,仍与太康诗歌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㊂刘琨诗渊源并非如一般意见以为仅涉及建安诗歌一个传统,而是涉及和包括了建安㊁正始㊁太康诗歌三个传统㊂刘琨诗是在太康诗歌传统基础上,远绍建安诗风,又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
正始诗歌艺术经验的结果㊂以下试论述之㊂
关于刘琨诗渊源,以钟嵘‘诗品“㊁刘勰‘文心雕龙“的论述为最早㊂‘诗品“云: 晋太尉刘琨,其源出于王粲,善为悽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㊂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
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㊂ ①王粲诗的特点在于善 发愀怆之词 ②;其迭经乱世,‘七哀㊀㊀㊀中国诗歌研究(第十四辑)
①①②(接上页注①)未有别本可以是正㊂ (‘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第47册,第438页)明末张溥搜罗残余,仅得‘刘中山集“一卷,其中大部分为文,诗则仅存‘文选“所录‘扶风歌“(朝发广莫门)㊁‘答卢谌
诗“㊁‘重赠卢谌“三首并‘胡姬年十五“一首㊂‘胡姬年十五“一首,四库馆臣已证其伪㊂又卢谌‘重赠刘琨诗“(璧由识者显),或以为实刘琨作(见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三一本诗按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上册,第551页;又曹道衡‘十六国文学家考略“,见‘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6,第314页;又刘文忠‘卢谌㊁刘琨赠答诗考辨“,见‘文史哲“,1988年第2期),但尚无确切的文献证据;又‘扶风歌“(南山石嵬嵬)一首,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据‘太平御览“卷九五四(录
摧㊁围㊁悲㊁班㊁香㊁梁六韵)之题署,定为刘琨作㊂然先于‘太平御览“之‘艺文类聚“所录更为完整,而作 古艳歌 ,且不署作者(‘乐府诗集“卷三九作 艳歌行 ,亦不署作者)㊂以上二诗,在无更确凿证据证明其为刘琨所作前提下,作存疑处理是更为稳妥的㊂因此,本文不将此二诗阑入讨论范围,而仅以‘文选“所录确为刘琨所作三首为准㊂
钟嵘撰,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第241页㊂
钟嵘撰,曹旭集注‘诗品集注“,第117页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