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风格的研究型学习论文 关于李白诗歌的研究型学习论文 关于李白诗歌的研究型学习论文<<;隐藏
李白诗歌鉴赏研究性学习结题论文 课题背景: 课题背景: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唐诗作为其中一块瑰宝,在今天依然有着不衰的 生命力。诗圣李白的作品在文化界广为传诵,是唐诗创作的颠峰,对于我们高中 生来说是一个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李白诗作的研究,将有助于我 们今后的语文、历史学习,为此我们小组便开始了这一课题研究。 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 对于李白诗歌鉴赏,前人有过许多研究分析,留下来的资料,论文可以说是 汗牛充栋, 本次我们小组的研究资料的选取, 主要是 《李白诗选》 《李白全集》 和 。 经过几个月的收集理,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研读与讨论有了一定的收 获,并在五月结题此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对于李白的诗作我们多少有点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认识。这一次的研究性 学习给了我们一个对李白较完整的了解各个方面, (如: 主要作品, 个人生平等) 将在以下体现。李白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游学阶段 这一阶段,诗人尚年轻,此时,李白在不断求仙访道,即游学。虽然年轻, 但少时的李白已有了远大的理想, 对仕途有点渴求, 此间的诗作, 虽然是初期的, 风格已完全突显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其诗歌风格定位较早,有别于当时的一些 文人,因此,这为以后他的作品在文学中登峰造极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选《上 李邕》做一点鉴赏。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宣父:
孔子 丈夫:古男子通称 本诗由刘友竹先生考证,李白的《上李邕》一诗是他于 725 年第一次来渝州 拜谒刺史李邕之后所作。李邕是开元七年(719)至九年(721)间任渝州刺史的。 李白于开元九年春在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后,便深居青城山读书。可见他的《上 李邕》一诗当在开元八年(720)来渝州拜见李邕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的。 他在诗中把自己比喻为凭借风力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 即使风停下落之 时也能遮蔽江河之水。所以不要以他的“殊调”。“大言”而冷笑,并说:“宣父犹 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劝告李邕要以“宣父”(孔子)为榜样,不要轻视 年轻人。此诗看似有些骄傲,与古代文人的个性有些不相吻合,但实则反映了李 白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此诗对现在青年也有一定的积极作
建安诗歌用。诗气势冲天,为李 白早期作品中的佳作。 二、长安仕途 诗人饱览吴越山水,买舟经淮南向云梦,企图实现“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 时,李白的近况已大不如当年出游时那样富足,不仅没有了“豪客”般的排场,更 是囊中羞涩。为此,桀骜不逊的诗人,也有了危机感。然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 中,我们密切注意到了盛唐这一特别的历史时期,以开元十五年为中心的前后数 十年间,科举制度真正地向所有寒门之士开放,最具代表性的盛唐诗人如王维, 常建,王昌龄,崔颢进士及第,在长安诗坛登场,当然,李白也在这一时期,以 三十而立,初入长安,开始了他的“历抵相卿”的活动。而在开元十五年,唐人殷 潘的《河岳英灵集》序恰恰以此年作为真正的唐诗风格成熟的标志。此时李白的 诗作风格也逐步转向成熟。这里我们拾取《将进酒》来做一点评析。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文解释】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 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 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 时, 理应尽情欢乐, 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 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 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 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 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 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 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 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 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 】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
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 玉:精美的饭食。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
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 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 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 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 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李白以酒称诗,这是表现愁愤较早的一篇。明暗的对冲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重 要特,全诗言愁却高昂开远,一往无前。诗歌以欢快为主,意脉也较为显豁, 诗中多有典故,细细体味这些,便感到李白的率真之中自有丰富底蕴。 三、出长安及安史之乱 不管怎么说,李白受到了唐明皇隆重的礼遇,得以出入随侍,进出后宫也是 家常便饭,达官贵人更是不在话下。唐明皇甚至亲手调过羹汤给李白喝,以示宠 幸。但李白到长安不是来摆谱的,他要实现安邦定国的政治抱负,这几乎是历代 读书人的通病,李白也不例外,而且自负绝世才华、充满理想彩的李白病得比 别人都重。 如此轰轰烈烈的长安之行,似乎让李白已经摸得到他的梦想了。但是,一个 小疏忽就葬送了一切——他让高力士给他脱了靴子。 在李白的传奇中,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实际当然 没有那么浪漫香艳,但高力士脱靴是真有其事。李白陪侍唐明皇的时候喝醉了, 唐明皇让高力士给李白脱去靴子宽松一下,李白竟然老实不客气地没有拒绝。 高力士是什么角?哪怕是后来登基的太子李亨都要叫高力士一声“二哥”, 连杨贵妃不小心得罪了唐明皇都要请高力士从中求情。 受到唐明皇如此信任的高 力士,可以说是权势熏天。这样的角,李白居然真的大大咧咧地让他给自己脱 了靴子。 靴子脱下来的时候,李白的政治幻想就注定粉碎了。高力士一句话,就让李 白最终只做了一年多的御用墨客,失意惆怅地离开了长安。李白那么高远的鸿鹄 志向,就在那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上彻底栽了下来;那样才
华横溢的一位伟大谪 仙,就跌倒在一个太监手上,这真是命运的讽刺。 自然,李白在长安遭受挫折,心情苦闷。此后 11 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 中下游地区漫游, “浪迹天下, 以诗酒自适”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 ) 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 好友
,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 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 怀念诗篇。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 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 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 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 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 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 得以东归,时已 59 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 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 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 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眺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校书:官 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
云。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建安骨,指汉献帝 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此诗是李白游宣城时饯别族叔李叔云(一说当为李华)所作。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宣城隐居,自天宝三载(七四四)离别长安,已近十年。 十年中,虽然他高言放世,访名山,受道箓,但心田深处却无时不在企望着再度 奉召,一展其“王霸”之图。但十年竟成蹉跎,这就是他深重的“昨日愁”。但李白 言愁,从来不肯以低调出之,而总是以狂放的形态——往往是借酒——来宣泄, 愁苦与狂放的交战,使他的诗表现出一系列个性特征。 同时他又在愁思中运用一系列亮调的意象,“长风万里”、“高楼”,仙气氤氲 的蓬莱,“清新秀发”的“小谢”,乃至一洗无垢的清天明月。这就使愁思中流荡有 一股清越之气,这种气质及表现气质的手法,就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纵观李白的一生,我们比较赞同关于李白诗歌中三种精神的看法,即英雄精 神、解放精神与人性精神。下面就具体说一下: 1、英雄精神:据专家研究,李白平时是佩剑的。儒生是坐而论道的,是学院 、英雄精神: 派的,而侠则是要做事
的,实践品格的,要君臣一体,要报国立功。这正是中古 社会的士人理想。 古代中国是“士人文学”居于文化主流地位的文学时代,现代则是“众人文学”占主 流的时代。士的文学充满着对人的力量的歌颂与相信,充满对时代天下的关怀与 责任。由于士人注重精神训练,因而也是十分精神性的文学。而众的文学则自娱 或互娱或娱他的,是消费的、松弛的、日常的,是从天下和家国退回到家庭乡土 或市井甚至肉身的文学。李白自负不浅。自评“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 以变风格,学可以究天人”,“如逢渭水
猎,犹可帝王师”,“壮士怀远略,志在解 世纷”。尽管李白诗中采取了很多民歌的养料,看李白诗,骨子里是士的文学。 就譬如历来难以索解的《独漉篇》,原是古乐府,描写为父报仇的故事。李 白的笔下,则是英雄精神的宣言。“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 深行人没。”这是写黑暗压抑如梦中难行困境。“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度。我欲 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这 是英雄失路飘泊无依的生命困境。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这是对生命自由舒卷交流、君臣一体的美好意境的向往,对比第一句的“水浊不 见月”,这里的“明月直入”是自由的、明朗化的精神。“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 断犀象,锈涩苔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搏 鹏九天。”这里有跃动的英雄气。一扫负面的生命困境,像雄剑、像神鹰。看李 白诗的大处,根本上是士的诗歌,根本上是对于人的力量的信心和经由精神修炼 而来的超迈的美。“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嘲 鲁儒》)在儒生情怀之中,李白更加上了侠义行动的美,清新、自信、有力,是 从文学上显示了:中国的士重新发现了自己。 2、解放精神:为什么说李白又有“解放精神”呢?英雄精神与解放精神是不同 、解放精神: 的。英雄精神是大的关怀,大的责任,是汉子气与豪杰的人生,在天地间堂堂做 人的感觉; 而解放精神则更多是解放自己的, 是对于英雄精神的一种重要的补充。 没有解放精神,英雄精神也会成为一种套套来束缚自我。因为英雄的本是打破 一切羁绊的,但无处不在的用世心的紧张会成为人生一种负面的包袱,一旦成为 自身羁绊,英雄也就走向了他的反面,所以解放精神就是连英雄气也能去掉。英 雄精神是“怀经济之才”,解放精神是“抗巢由之节”;英雄精神是“海风吹不断”, 解放精神是“江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