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导学案
主教:杨志逵  主备: 杨志逵  备课组: 中语组
教学目标:  ①了解孔子其人及语录体《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字词;
            ②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诵训练,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朗诵能力;
            ③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有层次的感知六则论语的含义;
            ④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验,浅谈《论语》六则的现实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朗诵训练及对六则论语的意义的整体感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2、展示学习目标
3、指出初学文言文的要求:多读多背,坚持积累词汇
二、自主解读
1、我了解《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  ),字(    )。(爱琪美      )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论语六则)家、(      )家 、(      )家,(      )学派的创始人。电锯开木头他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了整理、研究和传播,自汉以后,他的思想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尊称为(          )。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的“子”,是古代对(      )的尊称,“子曰”意思是(        )。
 2、我了解《论语》
《论语》属(      )体散文,是(          )关于(        )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政治主张、教育原则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与(《    》)、(《    》)、(《      》)列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的“论”的拼音是(     )。
三、我喜欢读
1、听读正音
  学生听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了解下列黑体字的拼音和字形
不亦                                       不亦    敏而
默而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模仿范读的停顿、语速、节奏
 
3、开火车试读下列句子,师生指正
4、教师给出朗诵节奏的划分,学生记录后,齐读,教师点评。
之,不 乎?          来,不韭菜豆腐水饺 乎? 
愠,不 乎?    新,可        
罔;思  
子何 也?    学,不 问,是
行,必 焉;            之,其
之,学 厌,诲 倦,何
6、看谁读得最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读给同学听。
四、合作学习
1课文所选的六则孔子的话,看似零碎散乱,不成体系,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
   
2、这六则《论语》主要涉及学习哪两个方面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分组整体感知六则《论语》的含义(可以只讨论一两则)
    示例: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知识却从不知道满足,教导他人从不厌倦,我有哪一样呢?这是孔子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教育的态度三方面谈当老师的条件。可以看出他很谦虚。
4、向全班同学汇报我们小组的成果
5、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很多是源于古代作品,请在课文中出一些,并以造句的方式体会它们的含义。
五、当堂检测
1、我会写下列字
    yùn                    wǎng                    dài
  不(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zhì        huì                      zāi                yān       
  默而(  )之      )人不倦    何有于我(         有我师    
 
2、我能独自背诵全篇或自己喜欢的几则
3、接力背诵课文     
六、作业
解释课文中提到的成语并选几个写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己报名背诵课文   
  2、指名翻译重点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桥的俗语
3、引入新课:要能顺利读懂文言文,需要积累大量的文言基础知识
二、自主解读我自信(学会积累文言知识)
1、学生完成教材后习题三
2、教师介绍以下知识:
“而”的几种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倒装句、古今异义
3、学生在课文中自主发现并解读有以上现象的实例
4、再由教师出示并简介本文中实例
①“而”的用法:A、顺接(顺承、并列、修饰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默而识之
B、转接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
  ②通假字               
  ③古今异义      厌(古:满足、今:厌恶)  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 
识(古:zhì,记住  今:shí,知识)  走(古:跑  今:行走)
④词类活用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用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用
⑤倒装句
何以:即 以何。以,凭借。何,什么。  何以  :凭什么。
                  是以:即 以是。以,因为。是,这(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因此。
                  何有:即 有何。何有:有什么。 这是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
⑥古代多单音节词,现代多双音节词,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学、复、实)习→朋(友)(愉)悦→(快)乐→思(考)→学(习)
(聪)敏→(教)诲→(疲)倦→(选)择→(爱)
5、学生逐则接力翻译课文
三、合作探究我能行
 1、说说六则语录哪些是说学习态度,哪些是说学习方法的?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诲人不倦
2“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切磋学艺共同进步的快乐  分享心得的快乐  合作学习的快乐
3、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相反地,有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解答。因此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就会流于空想,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问题没得到解决,反导致浪费精力的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
四、拓展延伸我精彩
1 、联系现实,你认为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哪些内容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指导意义最大?谈谈看法。
2、把自己与课文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五、当堂检测我幸福
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人不知而不愠
2学习思考的辩证关系是:|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有个性的头像、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
7、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文中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连续三个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
如何?请你用几个词描绘一下。自得满足快乐自豪
附录古文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