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6月Vol.32No.3Journal of S uihua Univers ity Jun.2012
辛弃疾诗歌用韵考
殷衍韬鞠文浩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辛弃疾现存诗歌143首,其诗歌用韵可归纳系联出24个韵部,基本上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宋代音系相吻合。辛弃疾诗歌用韵情况对于全面考察宋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辛弃疾;诗歌;用韵
中图分类号:H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12)03-0129-04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宋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爱国词人。其词风继承苏轼豪放传统,独创“稼轩体”,影响深远。《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1](P1851-1852)然而稼轩一生不仅独工于词,他还有140余首诗留存于今世,后人却对此研究甚少。其实“与辛词相比,辛诗的英雄感慨较少,抒情力度较弱;但它们变辛词的直抒胸怀、肝胆俱烈为寓情于景、曲折运笔,不失温柔敦厚之旨,却又自成一体”。[2](P288)可见辛诗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辛弃疾诗歌的用韵情况,据《全宋诗》所载,辛诗目前共存127首,存目2首,其中1首(《句》)仅有单句,不能看出押韵情况,1首已证明非稼轩所作,如果将组诗单独计算的话,则稼轩诗共存143首。本文即以《全宋诗》所载辛诗为底本,对其诗歌用韵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一、辛弃疾诗歌韵部考
通过韵部系联,辛诗可分为24个韵部(此处韵部划分参照王力《汉语语音史》),其中阴声韵10部,阳声韵11部,入声韵3部。下面就各韵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韵字一般按先后出现顺序排列,右下角数字为该韵脚出现的次数,未标注则为1次。
(一)阴声韵
辛弃疾的古诗1.鱼模部(《广韵》模姥暮,鱼语御,虞麌遇,尤有宥(轻唇)韵)
韵字:羽,苦,语,汝,输,图,呼2,诬3,儒3,书3,腴,途,疎,夫2,无2,虚,取,符,菟,躯,庐,初,如,鱼,,馀,斧,许,吕,路,去,顾。
辛诗押这部共12次,其中平声独用2次,上声鱼独用1次,平声鱼虞通押3次,平声鱼虞模通押2次,上声虞模通押1次,去声鱼模通押1次,平声鱼与平、上声虞通押1次,上声鱼、虞通押1次。可见在稼轩生活年代,鱼虞模三韵已经合流。其实,在中唐以前,“鱼独用,虞模通用”[3](P217),但是到晚唐五代时,“
鱼模合部”[3](P256)了。
此外,辛诗中入声屋韵“哭”字与鱼模部“呼”字相押一次,“哭”字在《广韵》中属于入声屋韵,但由于其作为韵脚在辛诗中只出现这一次,材料太少,所以我们还无法说明是否存在入声并入阴声的现象。
2.歌戈部(《广韵》歌哿箇,戈果过韵)
韵字:歌4、河、多6、何5,波2,磨3,跎,和3,戈,窝,峨。
辛诗押此部共10次,其中平声歌独用2次,平声戈独用1
∗[收稿日期]2011-12-05
∗∗[作者简介]殷衍韬(1987—),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广西大学文学院2010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
秦两汉六朝文献;鞠文浩(1988—),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广西大学文学院2010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
秦两汉六朝文献。
129 . All Rights Reserved.
次,平声歌戈通押7次。可见此时果摄中歌戈已经不分了。3.麻蛇部(《广韵》麻马祃,佳蟹卦夬(喉牙)韵)
韵字:下,霞,家2,花3,鸦,耶,谢。
辛诗押此部共2次,均为平声麻独用。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稼轩诗中出现了麻韵字与蟹摄中的佳韵字通押的现象。姜聿华在《稼轩词用韵》一文中考证蟹摄佳韵字“涯画罢佳”、夬韵字“话”与麻韵通押这一现象时,说“蟹摄各韵含[i]尾,麻韵不含韵尾,韵腹当为[a]类音。从音理上考虑,假蟹两摄不应通押,而且除以上几个字外,两摄也的确不发生关系。结合各种相关资料看,应认为蟹摄这几个字已经并入麻韵”[4](P40)。并进一步说明“周祖谟先生《宋代汴洛语音考》指出唐五代时‘佳涯罢话’已入麻韵系”[4](P40)。诗词均出自一人之手,所以可证明辛诗中佳韵“画”字也已并入麻韵。
4.豪包部(《广韵》豪皓号,肴巧效(唇舌齿)韵),萧肴部(肴巧效(喉牙舌齿),宵小笑,萧篠啸韵)
韵字:豪包部:高2,骚,毛,刀。萧肴部:樵,桥,嘲。
辛诗中平声豪独用1次,平声豪萧通押1次,平声肴豪通押1次。辛词中此二韵部通押现象更为普遍,可见此时豪肴萧已经合为一部,即后来《中原音韵》中的萧豪部,这也符合王力“宋代的豪包和萧肴,到元
代合并为萧豪”[3](P385)的观点。5.皆来部(《广韵》咍海代,泰(开口),佳蟹挂,皆骇怪,夬韵),灰堆部(《广韵》灰贿队韵)
韵字:皆来部:开6,来16,画,太,爱,载,慨,礙,逮,睐,裁,再,?,在,代,哉2,栽3,台2,怀,鞋,骸3,才,苔,斋。灰堆部:推,内,背,对,薱,塊,诲,辈,退,焠,碎,愦,昧,雷,杯2,回2,嵬,灰3,催2,梅3,槐。
辛诗中平声灰独用1次,平声咍独用2次,平声灰咍通押7次,平声皆咍通押1次,平声咍皆佳通押1次,平声灰皆咍通押3次,而灰韵属于灰堆部,咍皆佳属于皆来部,可见在当时二部中的灰咍皆佳已经可以彼此通押,合为一部了。这与王力关于宋代音系的分析有所不同。
除灰堆、皆来二部中的韵字可以相押以外,在稼轩古体诗《和赵晋臣敷文积翠严去纇石》中出现了二部与支齐部中废脂二韵通押的情况(诗中韵字:内类太背爱对载薱废刈慨穢塊礙逮睐诲裁辈退焠碎愦再?昧在代。其中废刈穢三字属废韵,类字属脂韵)。之所以会与废韵多次相押,因为废韵与灰堆、皆来部中各韵均属蟹摄,稼轩作诗用韵较宽,同摄相押,无可厚非。至于二部中为何杂有属于止摄的脂韵,据钱毅考证,“这种押韵现象在宋代南方闽、赣、蜀诗词用韵中普遍存在,江西诗词27例,福建诗词18例,四川诗5例,北方仅见山东词人1例,可视偶然和韵,因此可确定为宋代南方方音”[5](P117)。辛弃疾长期生活在南方,诗歌创作韵律受南方方音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
个别佳韵字与麻韵通押。
6.尤侯部(《广韵》侯厚候,尤有宥,幽黝幼韵)
韵字:鸠,头3,口,秋3,休,忧2,谋,鉤,不,留,游,流2,雠,州,侯2,求,羞,丘。
辛诗押此部共6次,其中尤独用1次,侯未见独用,尤侯通押5次,可见在当时尤侯二韵已经合为一部。其实据王力考证,“尤侯合部,汉代以来已经是这样了”[3](P257)。
7.支齐部(《广韵》支纸寘,脂旨至,之止志,祭,微尾未,废,齐荠霁韵),资思部(《广韵》支纸寘(精系),脂旨至(精系),之止志(精系)韵)
韵字:支齐部:喜2,纸2,之2,剂,记,耳,止,启,戏,悲2,诗7,儿4,知11,类,废,刈,穢,时10,枝5,嬉,癡2,师2,矶,归3,溪2,为2,事,池,湄,漪,期,谁,泥,西,颐4,吹4,迟2,奇2,垂,始,水2,旨,已,鬼,梯,啼,岁,机,疑。资思部:慈,思2,丝4,资,子。
辛诗押支齐部共30次,其中平声之独用1次,平声齐独用2次,上声脂独用1次,平声、上声之独用1次,支微未见独用,平声之支通押9次,平声脂微、支脂、之微、之支齐、支脂微通押各1次,平声之支脂通押6次,上声之支、之脂微通押各1次,去声之齐通押1次,上声、去声之与上声支齐通押1次,平声、去声之与平声支通押1次。可见辛诗中支脂之微四韵已经很少独用,合为一部了。据王力考证,脂微二部(
脂部包括支脂之韵),在晚唐的时候就已经合并为一部。
姜聿华考证,稼轩词中属于蟹摄的齐韵只与止摄字通押,而与蟹摄其他的韵字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因为辛词中的齐韵字已经并入止摄了。“《切韵指掌图》里齐祭已并入止摄,《敦煌变文》中齐韵独用仅4例,而与支脂之微通用的就有25例……事实证明,早在唐五代时的北方话口语中,齐祭韵就已转入止摄”[4](P42)。这一观点在辛诗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辛诗支齐部中属于蟹摄的齐韵字,共押5次,除2次独用以外(《和周显先韵二首·其二》“泥西”,《宿驿·其二》“梯啼西”),其余3次均只与支齐部中止摄字通押。
支齐部中废脂二韵个别字与皆来、灰堆部通押。
辛诗押资思部共9次,均与支齐部通押,说明支齐、资思二部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合流。
(二)阳声韵
1.东钟部(《广韵》东董送,冬宋,钟肿用韵)
韵字:风3,穷3,翁3,空2,童,聋,松,中4,钟,丛,踪,宗,容,龙,同,兇,峰,动,湧,擁,功。
辛诗押此部共8次,其中平声东独用4次,与《广韵》相同,冬钟未见独用,平声东钟、上声东钟通押各1次,平声东冬钟通押2次。可见东冬钟三韵已经合流。王力考证早在“晚唐时代已经东冬钟不分”[3](P256)了。
2.江阳部(《广韵》唐荡宕,江讲绛,阳养漾韵)
韵字:忘,藏2,行,章,强,香5,场2,芳,觞2,汤,郎2,棠,长3,光,皇,忙,霜2,黄,阳3,,塘,凰,乡,堂,床,狼,狂,浪,茫,量,廊。
辛诗押此部共13次,其中平声阳独用4次,其余9次均为平声唐阳通押,未见唐独用,可见当时唐阳二韵已经合流。
3.寒山部(《广韵》寒旱翰,桓缓换,删潸谏,山产裥,元阮愿(轻唇)韵)。元仙部(元阮愿(喉牙),仙狝线,先铣霰韵)韵字:寒山部:幡,难2,餐,寒3,艰,冠,蘭,欢,肝,悭,蕃,韩,官,盘2,干2,看3,丹,伴,兰,关,间,闲,颜。元仙部:眠2,
130
. All Rights Reserved.
年4,言,原,颠,元,垣,泉,禅,缘2,然,前,天2,连,船3,仙2,然3,篇,全,田,烟2,边,絃,见,面,怨,荐。
辛诗中押寒山部共5次,其中平声寒独用1次,平声寒桓通押2次,平声寒山删通押1次,平声寒与上声桓通押1次。可见寒桓通押比例是比较大的。且在辛词中“寒桓通用及寒桓共用与他韵通押的就有21例”[4](P44),可见此时寒桓二韵已经合
流了。
辛诗中押元仙部共11次,其中平声先独用2次,平声仙独用1次,平声先仙通押7次,平声先元通押1次。可见此时元仙先也合流了。“据研究,唐末时元仙先已并为一部”[4](P44)。
在稼轩古体诗《周氏敬荣堂诗》中出现了属于山摄的寒山部、元仙部彼此互押的情况。二部之所以互押,是由于山摄内部各韵都已经合流了。虽然在其他辛诗中寒山、元仙二部从不相押,但是在“辛词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仅寒(桓)、先(元仙)通押的就有26例之多,而且在多数韵例中,一二等韵的韵字与三四等韵的韵字是混杂使用的,并不仅是个别韵字间或地杂入别的等……辛词山摄各韵已经合流”[4](P44),诗词同为稼轩所作,所以辛诗中寒山、元仙二部互押理所当然。4.覃咸部(《广韵》覃感勘,谈敢阚,咸豏陷,衔槛鉴,凡范梵(轻唇)韵)
韵字:三,参,堪,簪,南。
辛诗此部共押2次,平声覃独用1次,平声谈与山摄仙韵字通押1次。
5.庚生部(《广韵》庚梗映(开二、合二),耕耿诤韵)。京青部(《广韵》庚梗映(开三、合三),清静劲,青迥径韵)
韵字:庚生部:行2,彭,生5。京青部:清,声2,情3,屏,亭,名3,成3,黥,萦,惊,兵,诚。
辛诗中,二部中各韵未见独用情况,平声清青通押1次,平声清庚通押8次,由于清庚分属京青、庚生二部,可见此时二部已经合流。
6.蒸登部(《广韵》登等嶝,蒸拯證韵)
韵字:冰,腾,僧,能。
辛诗此部只押1次,平声蒸登通押。
7.闻魂部(《广韵》痕很恨,魂混慁,文吻问(轻唇)韵)。真部(《广韵》臻,真轸震,谆准稕,欣隐焮文吻问(喉牙)韵)韵字:闻魂:门4,根2,纷,痕,孙2,存2,恩,分2,昏,昆,尊,温。真:曛,2,醺,闻4,伦,亲3,论,身4,陈,醇,文2,人5,邻,贫,民2,真3,秦,云3,尘3,津,军,筠,新,辰,春,嗔,君,臣。
辛诗中平声魂独用1次,平声文、真独用各3次,平声魂痕、真文、真谆、魂文、真魂通押各1次,且在古体诗《周氏敬荣堂诗》中闻魂、真二部中的韵字也多次出现了通押的现象,可见同属于臻摄的闻魂、真二部各韵在当时已经开始合流了,发展到后来就成为了元代《中原音韵》中的真文部。8.侵寻部(《广韵》侵寝沁韵)
韵字:吟2,林2,心5,阴,深2,淋,沉,今,临,砧。
辛诗押此部共5次,均为平声侵独用。
(三)入声韵
1.屋烛部(《广韵》屋沃、屋烛韵)
韵字:毒,足,腹2,仆2,肉2,缩2,屋2,哭。
辛诗押此部共2次,未见独用,屋烛、屋沃烛通押各1次,当时屋沃烛韵已经合流。
辛诗中入声屋韵“哭”字与鱼模部“呼”字相押一次。2.觉药部(《广韵》铎觉药韵)
韵字:岳,偔。
辛诗中此部只押1次,觉铎通押。
3.月薛部(《广韵》月薛屑韵)
韵字:绝,铁,节,社。
辛诗中此部共押2次,均为薛屑通押。
二、辛弃疾诗词用韵比较
辛弃疾诗词用韵比较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表中辛词用韵情况统计归纳总结自论文《稼轩词用韵》[4])。
辛弃疾诗词用韵比较表(附带与《广韵》对照参考)
摄《广韵》辛诗用韵辛词用韵
对应
韵部遇
鱼独用,虞模
同用
鱼虞模同用鱼虞模同用
鱼模
与个别入声屋韵字相押与个别入声烛韵字相押
未见与尤侯部部分唇音字相押
果歌戈同用同《广韵》同《广韵》歌戈假
麻独用同《广韵》同《广韵》
麻蛇
与个别佳韵字相押与个别佳韵字相押
未见与个别夬韵字相押
未见与歌戈部相押
萧宵同用,肴
独用,豪独用
萧肴豪同用萧宵肴豪同用
豪包,
萧肴蟹
佳皆同用,灰
咍同用
佳皆灰咍同用佳皆灰咍同用
来,
灰堆泰独用泰不独用,与止、蟹相押泰不独用,与止、蟹相押
齐独用齐不独用,只与止蟹相押齐不独用,只与止蟹相押
霁祭同用未见祭不独用,只与止蟹相押
流尤侯幽同用尤侯同用,幽未见尤侯同用,幽未见尤侯止
之脂支同用,
微独用
之脂支微同用之脂支微同用
齐,
资思
脂韵个别字与蟹摄相押未见
东独用,冬钟同用东冬钟同用东冬钟同用
屋独用,沃烛同用屋沃烛同用屋沃烛同用
阳唐同用觉铎同用,药未见觉药铎同用,江宕通押
药铎同用觉铎同用,药未见觉药铎同用,江宕通押
东钟
屋烛
觉药
觉药
131
.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从上表可知,辛弃疾诗词用韵情况虽然与《广韵》相比有很大不同,但是就二者本身而言,它们从总体上来看是基本相同的,这既是由于诗词同作于一人之手,诗词用韵受作者个人写作习惯影响,从而导致二者用韵情况大体一致,又是和词为诗余分不开的,“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词最根本的发生原理,也就是以辞配乐,是诗与乐在隋唐时代以新的方式再度结合的产物”[6](P367)。词既然起
源于诗,那么诗词用韵情况基本相同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符合音韵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通过对诗词用韵情况的仔细比较,我们发现诗韵与词韵相比,辛诗用韵更为严谨。虽然辛诗中也出现了个别异摄相押的情况,但那只是个例,辛词中此种情况相对而言更多,如遇摄与流摄尤侯部、假摄与果摄歌戈部、臻梗曾三摄、深咸二摄、深摄侵韵与臻梗曾三摄均有彼此相押的情况出现,而这些我们在辛诗中却并未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辛诗相对于词来说数量较少,供我们进行分析研究的资料有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辛弃疾有意为之,稼轩一生重点致力于词创作,用较宽的词韵,可以使自己在创作时少受拘束,在韵字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从而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辛弃疾诗歌用韵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辛诗用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辛诗共分为24个韵部,其中阴声韵有“鱼模、歌戈、麻蛇、豪包、萧肴、皆来、灰堆、尤侯、支齐、资思”10部,阳声韵有“东钟、江阳、寒山、元仙、覃咸、庚生、京青、蒸登、闻魂、真、侵寻”11部,入声韵有“屋烛、觉药、月薛”3部。(二)辛诗中鱼模、支齐、江阳、元仙、真部出现韵字较多,相反豪包、萧肴、资思、覃咸、蒸登以及入声韵部出现韵字较少。且辛诗喜欢用同一组韵字来写作不同的诗,组诗如《和傅严叟梅花二首》均用“时、枝、知”韵字,《即事二首》均用“来、栽、台”韵字,《和郭逢到韵二首》均用阳、长、香韵字……一般诗作如《感怀儿辈》、《赵文元见和用韵答之》、《傅严叟见和用韵答之》、《诸葛元亮见和复用韵答之》四首诗均用“时、颐、知、丝、吹”韵字。这体现了稼轩作诗的个人习惯。(三)辛诗多用平声字入韵,绝大多数同调相押,只是在鱼模、支齐、寒山等极少数韵部中出现了少量的特殊情况。这与宋代诗文用韵的一般情况是相符的。
(四)辛诗用韵与辛词相比,二者大致相同,但是前者用法更为严谨,韵部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这与稼轩一生与诗文相比,更加重视词的创作有关,较宽的词韵有利于个人感情地更好抒发。
(五)辛诗用韵,与《广韵》相比,韵部系统已经大大简化了,鱼虞模、萧肴豪、佳皆灰咍、之脂支微、东冬钟、屋沃烛、觉铎、寒桓山删先仙、庚清青、真谆魂文痕等韵已经同用合流,这是“由于纯二等韵都转入一等韵或三四等韵去了”[3](P304),这也反映了当时语音发展的客观规律。
(六)辛诗用韵情况与王力《汉语语音史》所考证的宋代音系基本吻合。唯一有所不同的是辛诗中有些韵
部开始出现了合流,如豪包与萧肴部,皆来与灰堆部,支齐与资思部,寒山与元仙部,庚生与京青部,闻魂与真部。这进一步印证了王力关于宋代音系的分析是基本正确的。
总之,辛弃疾诗歌用韵,既基本上符合当时语音发展的一般情况,同时又受到方音以及个人写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用韵特,这对于全面考察宋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李伯齐.山东分体文学史·诗歌卷[M].济南:齐鲁书社, 2005.
[3]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姜聿华.稼轩词用韵[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5 (2).
[5]钱毅.宋代江浙诗韵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王海峰]
江觉独用觉铎同用,药未见觉药铎同用,江宕通
觉药
山寒桓同用,山
删同用,先仙
同用,
寒桓山删先仙同用寒桓山删先仙同用
寒山,
先仙山摄、咸摄相押山摄、咸摄相押
山摄、臻摄相押山摄、臻摄相押
薛屑同用薛屑同用薛屑同用月薛覃谈同用,盐
填同用,严凡
同用
未见盐严覃谈同用
庚耕清同用,
青独用
庚清青同用,耕未见庚耕清青同用
蒸登同用同《广韵》未见独用
未见曾摄、梗摄相押
臻真谆臻同用,
文独用,欣独
用,元魂痕同
真谆魂文痕同用,欣韵
未见
真谆魂文欣痕同用
闻魂,
真未见臻摄、梗摄相押
未见臻摄、曾摄相押
侵独用同《广韵》同《广韵》
未见深摄、咸摄相押
未见
侵韵与梗、曾、臻摄韵
相押
咸梗曾覃咸
庚生,京青
蒸登
深侵寻
13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