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动静描写的古诗
动静无常、刚柔相济,万物集阳气多为动,禀阴气多为静。静可以聆听陌上花开、闲观林中日出,动也像喷薄而出的火山、势不可挡的洪流。张弛有度,才可收放自如;动静结合,方能和谐统一。比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等,不仅让文章活泼生动,也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
诗人们为了让诗词有更好的意境和表达效果,经常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在一种意境里以静为主,再以动衬静,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达到单纯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无法取得的效果。比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苏轼的“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下面精选十二首动静结合的古诗词
1、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让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诗人不禁要为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
2、题李凝幽居  唐代: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月光皎洁,万籁俱寂,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3、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赏析: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4、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5、漫成一绝  唐代: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6、微雨 唐代: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赏析:作者遣词用字极有分寸,“初随”、“稍共”表现了时间上的持久;“侵”、“冷”、“虚”、“近”,动静结合,虚实之间,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7、鹭鸶 唐代: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赏析:“惊飞远映碧山去”,一个“惊”字尽显白鹭的情态,还将眼前之景顺势推向了远处,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溪水澄澈,山青鹭白,晚霞掩映的优美画卷。
8、南歌子  李煜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句引、嫁东风。
赏析:本词对歌女的描写,动静结合,静时待歌凝立、蓄势待发,静中亦含动。动态描写就更加鲜活,极具动感而又传神。她静止时是美的,欲唱未唱令人期待,她动起来更美。
9、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赏析: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动态,并写其梦中幻影,可感其神动,别生奇趣。
10、荆门道怀古 唐代: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辛弃疾的古诗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赏析:古树下马儿嘶鸣,行人小憩,空城中长满庄稼,野鸡乱飞。寒风吹落树叶,填平宫井;野火烧入荒陵,焚毁宝衣。诗人笔触细腻,将枯燥的写景变成情感的倾诉。写作手法不仅对仗工整,还动静结合、远近协调。
11、东湖新竹 宋代: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赏析:竹竿在生长过程中,笋壳逐渐脱落,其声簌簌,是为动;其影离离,是为静。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新竹生长的过程,使人如闻其声簌簌,如见其影离离,竹影散乱披扶的祥子。
12、杨柳枝词  唐代: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