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建:我的世界因你⽽灿烂
梅洪建,现任教于苏州⼤学附属中学。全国优秀语⽂教师,知名班主任⼯作者,“培育-发展”教育理念⾸倡与践⾏者,“苏派班主任”年度⼈物获得者。为《班主任》《教师博览》《教师⽉刊》等15家杂志封⾯⼈物,《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教师报》等22家媒体推介名师,《河南教育》《福建教育》等报刊专栏作者。出版《⾮常语⽂⾮常课》《做⼀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特⽴独⾏做教师》《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等专著六部。
“我⽣命中的关键⼈物”,想都没想,就决定去写你——我的⼥⼉。
因为是你,让我这个爸爸深深浅浅却稳稳地⾛在了教育的路上,有了⼀点⼩⼩的成绩。我的世界因你⽽灿烂。
那是12年前,你还没有出⽣,妈妈摸着⾃⼰的肚⽪幸福地对我说:“⽼公,你要当爸爸了,要学习当个好爸爸啊!”是的,我和你的妈妈⼗分相爱,她娇⼩玲珑的样⼦每每都能触动我的⼼弦,⾃然,她的每⼀句话,我都愿意去听。
后来很多⼈问我:梅⽼师,你最初是如何爱上教育的?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想做⼀个好爸爸。
你知道吗?就在你出⽣地⽆锡的⼀个学校的报告厅⾥,我和你妈妈并肩⽽坐,聆听⼀个专家的讲座。突然,
你的⼩脚踢了⼀下妈妈的肚⽪。忘记了偌⼤的报告厅⾥周围有众多的⼈,你妈妈脱⼝⽽出:“⽼公,宝宝踢我了!”在众⼈异样的⽬光中,我还是把⼿伸到了你妈妈的肚⽪上,第⼀次,我感受到了⽣命的律动。
从那天开始,不太爱看教育书籍的我,开始了⼉童教育书籍的阅读。现在你也能看到,咱家有⼀个柜⼦,是专门放家庭教育书籍的,⾥⾯有卡尔威特、蒙台梭利、切斯特菲尔德、朴英淑、孙瑞雪、孙云晓、尹建莉、李跃⼉、凌志军、李坤珊等⼈的书。这些书籍让我明⽩了婴幼⼉⽣命的伟⼤与成长的神圣。尤其是蒙台梭利的成长圆环理论,让我第⼀次对⽣命有了敬畏。蒙台梭利认为,⼈的成长有四个区域。最⾥⾯的是红⾊区域,代表⼈们所追求的真善美,是理想⼈格所指向的区域。红⾊区域外⾯是蓝⾊区域,是⼀个没有经过任何外界影响的婴幼⼉所处的区域,也是⼀个可以⾃发地向红⾊区域靠拢的区域。也就是说,孩⼦,是⾃发地趋向真善美的。⽽蓝⾊区域的外围,则是⽩⾊区域,是正常的成⼈所处的区域。与蓝⾊⾃发地向红⾊区域靠拢相反,⽩⾊区域的⼈是⾃发地向外靠拢。⽽⽩⾊区域的外围是深红⾊区域,是由各种罪犯和神经不正常的⼈组成的区域。也就是说,成⼈是趋向于“坏”的,⽽孩⼦却趋向于“好”。倘若我要把⾃⼰的观点和思想强加在你⾝上,那将是多么悲哀。
这个理论,让我明⽩了要敬畏孩⼦。
⽽后来的⼀件事情,更是印证了蒙台梭利的观点,也成了我最深刻的记忆之⼀。当然你可能不会记得,因为那时你才三岁。
那天,因为你的调⽪,爸爸对你发⽕了。当时你的泪花在眼眶⾥闪烁,但没有流出来。过了没多⼤会⼉,我还在⽣⽓,你却拿了⼀盒⽜奶对我说:“爸爸,喝⽜奶,我原谅你了。”
“我原谅你了。”还⽤追究错在谁吗?不需要。⼥⼉,你⽤⾏动证明了我的渺⼩。我还会不发⾃内⼼地敬畏孩⼦吗?
正因为懂得了敬畏孩⼦,我才在构建⾃⼰的“培育-发展”教育理念的时候,把教师(成⼈)放在了很低的位置,把教师的⼯作本位定位为“为孩⼦的成长搭建动起来的舞台”,⽽不是以⼀个先知的形象告诉孩⼦该怎么做,或者引导甚⾄强令孩⼦该如何做。我甚⾄说,如果孩⼦愿意选择欺骗,我就愿意选择相信。这点被很多⼈批评,说纵容了孩⼦的错误⾏为。他们哪⾥知道,这是出于爸爸对孩⼦的相信,坚定不移的相信。不仅是因为蒙台梭利的观点,还因为你的⾏为的印证。
如果不是因为你⽽去阅读,我不会构建起这个听起来有些“叛逆”的理论。张万祥⽼先⽣也说,是我的“培育-发展”理念,让班主任的“不瞎忙”成为了⼀⾯猎猎的旗帜。
当然,我也不想滥⽤⾃⼰的谦虚,让你误以为爸爸的理论就是“叛逆”。毕竟不少⼈说:“你哪⾥是叛逆,你是教育最真实的信徒。”是⾮或许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爸爸⽤⾃⼰的理论和实践帮助了很多⼤哥哥和⼤,也逐渐影响着更多的⽼师。
下⾯这件事情,发⽣在你出⽣前。
“很遗憾,胎⼉⾝上有现在很少见的⼸形⾍。出⽣后要么有智⼒缺陷,要么出现⾝体缺陷。”医⽣⽤充满歉意的⼿势和语⽓告诉我们夫妻俩。
那是2004年12⽉,在⽆锡⼀个传染病研究所⾥医⽣说的话。
⽆数个⽇⼦我的头贴近你妈妈凸起的腹部,幸福地喊着 “宝贝”。难道我的宝贝会有某种缺陷吗?我和你的妈妈⽊⽊地⾛出研究所的⼤门。就在即将跨出门⼝的刹那,你妈妈的眼睛⾥透出⼀股狠狠的坚毅:“⽼公,⽆论孩⼦有没有缺陷,我都要把她⽣下来,因为她是⼀条⽣命,她是我们的孩⼦。”我紧紧地握住你妈妈的⼿。“如果她有缺陷,我们就⼗倍百倍地去爱她,因为她是个可怜的孩⼦;如果没有缺陷,我们就千倍万倍地去爱她,因为她是上帝对我们最⼤的恩赐。”你妈妈是⼀个伟⼤⽽坚强的⼥⼦,所以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没有⼈⽐你妈妈更爱你。
2005年5⽉,你的健康到来让我的世界⾥阳光⼀⽚。也让我深刻地明⽩:⼀个孩⼦能够出⽣是⼀种奇迹,能够健健康康地出⽣更是⼀种奇迹,⽽能够在⽣命的旅途中与我相遇,则是更⼤的奇迹。
正是因为爱你,爸爸懂得了也要去爱别⼈家的孩⼦。因为我知道,别⼈家孩⼦也重要,也是⽣命的奇迹。是你的出⽣
让我明⽩了这个道理。
所以,你从⽹络上看到的那封信——《未来,美好》,是我写给⼀个成绩不好的孩⼦的妈妈的。任何⼈的成长都不可能⼀帆风顺,更不可能在同⼀个时间⾥让所有的花朵绽放,总是会有差异的。因为有差异,所以需要耐⼼。作为⽼师,我不能放弃任何⼀个孩⼦,因为⽣命是奇迹,相遇是奇迹。你也从爸爸的书⾥读过关于杰的故事,关于邰的故事……你总是说爸爸爱别⼈⽐爱你多⼀点。爸爸⽆法去⽐较爱的多少,只知道,每⼀个别⼈家的孩⼦和我相处的三年,我都会去珍惜。所以会为他们的成长搭建最好的舞台,让他们都最⼤化地成为他们⾃⼰。
是的,这是爸爸对于教育最深刻的认知之⼀——教育,就是让每个孩⼦最⼤化地成为他⾃⼰。
最⼤化,需要爸爸的清醒认知和努⼒付出,需要我设想各种⽅案,搭建各种平台,提供尽可能的动⼒。
为了让每个⼈都最⼤化地成为他⾃⼰,我在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满⾜⼈的归属需要、存在需要、⾃由和快乐的需要为基本⼯作⽴⾜点,在“⾦字塔结构”和“班级⾃主结构”之外,创造了第三种班级⽣态。在这种⽣态中,没有班规,没有班⼲部,有的是⼈⼈独⽴⼜极为重要的舞台。为了让成长进⼀步优化,我努⼒构建孩⼦们之间的信息互赖、情感互赖、情境互赖、评价互赖等结构形式,让这些互赖凝聚⼒量、凝聚智慧,进⽽让温暖和存在呈现,让⾃由和快乐在教育中被感知。
现在,爸爸每次出去讲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个。
⽽在每⼀届孩⼦离开的时候,我总能舒⼀⼝⽓:孩⼦们,祝你们未来⾛好。但⼥⼉你知道吗?只有你,不会只相遇三年,我们是⼀⽣的相伴。所以,就注定了,你是我最爱的孩⼦。
因为爱你,我才懂得去爱别⼈,去成全别⼈。
很多⼈不理解,为什么我在⾃⼰的班级⾥不安排班⼲部,不设⽴班规?因为⼤多数⼈认为,教育,也是管理出效率,没有管理就是⼀盘散沙。或许我⽆法说服别⼈怎么做,但我知道⾃⼰必须这么做。
这也是因为你,我的宝贝⼥⼉。
你刚上⼩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好。你记得你的第⼀次转学,但你不知道原因是什么,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告诉过你。那是你⼩学⼀年级,还不到⼀个学期,你的某个⽼师就对我和你妈妈说:“要好好给你的孩⼦补课啊,不然赶不上优秀的学⽣。”当时我和你妈妈的⼼就凉了,才上学多久啊,就给孩⼦下如此结论。后来,仔细观察你回家后的神情,我明显感觉你不快乐。你告诉我你的⽼师总是喜欢成绩好的学⽣,⽽不喜欢你。你知道吗?爸爸好⼼疼。但我明⽩了,如果在⼀间教室⾥没有真正的平等,是会伤害到很多⼈的。⽽平等,对于当下的教育来说,不是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是在⼀个教室⾥⼼理上的平等。设⽴了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系列职位的班级,孩⼦们⼼理上会平等吗?不会。不平等就会产⽣问题。所以,爸爸就开始摸
索取消班⼲部的班级⽣态,也就是爸爸前⾯提到的第三种班级⽣态。让每个学⽣在我的班级⽣态中处于平等的位置,让平等消释⽭盾,让平等消释教育中因不平等带来的种种问题。
现实中,我看到了很多因为不平等导致⼀部分⼈得到⽼师的重视,⽽另⼀部分⼈被忽略的情况。尤其是后来,我发现问题学⽣有三种类型:⽴场对⽴型、⾃暴⾃弃型、黯然神伤型。他们或和⽼师对着⼲,或者⾃暴⾃弃,或者躲在⼀个⾓落⾥黯然神伤,甚⾄因此⽽产⽣各种⼼理疾病。这些,都源于不平等。
所以,我的⼥⼉,是你让我有了构建平等班级⽣态的想法,我要让我的学⽣在与我相遇的美好年华⾥充满美好。
关于不设班规,也和你有莫⼤的关系。
有⼀段时间你是否感觉爸爸特别的烦⼈?因为爸爸管你太多了。
后来我发现,我管你越多,你就越烦我。如果哪⼀个阶段我不⼤管你,你就像只快乐的⼩鸟,我⼀进门就伸出两臂:爸爸,抱抱!在爸爸拥抱之后,幸福就会爬上你的脸颊。
不知不觉我的丫头长⼤了,你开始叛逆,开始讨厌爸爸的管教。但是,如果我给你的是拥抱,你⼜会对我那么的亲近。那么,我⼜何必去硬⽣⽣地管你,⽽不给你拥抱呢?就像弹簧,你压得越紧,它的反弹⼒就越⼤。
是不是我把学⽣管得越紧,学⽣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多呢?由你,我引发了这样的思考。应该是吧。正如渔⽹和鱼,如果没有渔⽹,鱼是不会碰到⽹的。渔⽹的孔越细密,鱼触碰渔⽹的概率也就越⼤。是不是⼀个班级班规越多,学⽣触犯班规的概率就越⼤呢?答案⽆疑是肯定的。
现实的教育,就是教师先制定了⼀系列班规让学⽣遵守。有班规⾃然就会有学⽣触犯班规;有触犯,班主任就要处理学⽣的问题。处理的问题越多,就证明班级事故越多;为了防⽌事故再次发⽣,教师就会强化班规,增加班规的条⽬。⾃然,班规条⽬越多,学⽣触犯的概率就越⼤,那么⽼师就会越忙,师⽣产⽣冲突的概率也会增加。
如果不制定班规呢?正如我放松了对你的管理,⽽给予拥抱⼀样,或许你真的就不再叛逆了;不⽤数不清的班规去约束班级的学⽣,他们是不是也不再违纪了呢?
可怜的孩子基于此种思考,爸爸开始摸索⽆班规运⾏的策略。在不断的求索中,我明⽩了“⽆事⽣⾮”的道理;同时,也就明⽩了“有事不⽣⾮”的道理。如果我可以给每⼀个学⽣⼀个位置,让他们在⾃⼰的舞台上扮演好⾃⼰的⾓⾊,不停地有事做,那么,不⽤班规,也不会出事吧。
于是,我开始在⾃⼰的班级实践,给每个孩⼦⼀个⾓⾊。在给予他们动⼒和尊严的基础上,让每个⼈都各⾃舞蹈。没想到,效果极好,不但没有出现任何⼤的事故,班级还迸发出青春的活⼒,这是当下很多教室⾥看不到的⽓象。
在外⾯讲学的时候,很多⼈会问我:怎么听起来你的班级像神话,不真实?当我⼀⼀解释之后,⼤家⼜会感觉真的就这么回事⼉。
你知道吗?别⼈⾔说的“神话”⾥还包含着这样⼀些信息——我的学⽣创造⼒⽆限、综合素养极⾼。
其实,都是源于做事。不是吗?做了事才有能⼒,才有创造⼒,才有真正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源于与你12年的相处,爸爸获得了很多荣誉。15年杂志的封⾯⼈物,20多家杂志推介的名
师,30多个省市的讲学⾜迹,出了好⼏本畅销的教育专著,以及其他。不敢多写,是因为你总是说:“爸爸,能不能谦虚点⼉?”然后⼀副不耐烦的假表情。说你假表情,是因为每次爸爸外出,你总是念叨着:“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我知道,你内⼼⾥也在为爸爸骄傲。
你给了我许多,也不知道将来你还会给我多少启⽰和多⼤惊喜。我想说,孩⼦,你是我⼈⽣、事业的重要⼈物。我的世界因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