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又称为景物描写,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营造氛围,为后文蓄势;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预示人物命运;反衬人物性格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弄清现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我们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读写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何分析现代文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透过主题思想去分析   
环境描写经常用来深化主题。因此,理解文章的主题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至关重要。   
如英国作家莫里斯芳的《冬夜的灯光》中一开始极写小镇的荒凉“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   
后来描写给“我”指路的灯光“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   
文中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一个“冷”字和一个“暗”字。要分析其作用,就要抓住文章的主题。本文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它以温暖、明亮的冬日的灯光,驱走了黑暗和寒冷。文中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文章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题。因此环境描写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联系人性格去品味。   
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所以,联系人物性格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如西蒙诺夫的《蜡烛》一文中对炮火的描写有十一次之多。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去品味。本文主要塑造了—位南斯拉夫老母亲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光辉形象。人物性格的塑造与环境描写的烘托分不开。仔细品味即可发现,这些描写为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烘托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从侧面烘托了那位南斯拉夫母亲把生死置之度外、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   
三、依据情节发展去推理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如《芦花荡》中描写芦花荡的美: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稻米和肥鱼的香味,从苇塘里飘出来。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联系上下文情节:老头子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于是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由情节逆推:大菱为什么会受伤?因为敌人发现了他们;敌人为什么会发
现他们?因为小菱淘水玩,并用水洗脸,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发现了他们;小菱为什么会淘水玩,用水洗脸?这一切都缘于芦花荡的美。神秘的芦苇丛,洁白的芦花,闪烁的星星,静谧的天空,晶莹澄澈的白洋淀水,白绸子一样的水鸟,婉转的歌声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有谁见了这样的美景不为之陶醉呢?在这样的美景之中,我们的战士放松了警惕,这才会引出一系列的精彩故事。可以说这些景物描写为后文作了铺垫,推动着故事情节向深处发展。   
四、揣摩文章感情去体会   
环境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景交融。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月夜乘船”一段。此时小伙伴们充满喜悦、激动以及急切想看到社戏的心情,正是这样的情生发了这样的景。因此作者描写到: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这是一段乘船去看戏时的景物描写,从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视觉(月朦胧)、动觉(
山踊跃)等各个感官,来描绘一幅夏夜乘船图。由情即景,可以体会出本段描写烘托了看社戏的孩子们轻快、喜悦、憧憬、急切的心情;也表现出儿时朋友之间一种至真至纯的友情。   
环境描写的几种作用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往往一段描写中兼有几种作用。我们在做题过程中要思路开阔,根据具体的文章,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切不可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    [雷区指南针]   
望柳庄
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裁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   
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锹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
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幕生忠将军。   
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落地生根,绿茵茵的叶芽把戈壁滩染得翠翠的,叫人看着眼馋。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风沙还是那么大,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滩上,一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埋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弄清真相是后来的事。望柳庄有三棵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他说:“它们毕竟为咱格尔木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这个土丘——独特的柳树基。这戈壁滩上死去的树。人们没有遗忘它们,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有心无意浇的水,唤醒了死去的柳树。到了第二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儿。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低变高……     
描写建筑物的四字词语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立。
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越来越多,树片越来越大,杨柳成林,浓密成荫……   
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   
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
此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
选自王宗仁《望柳庄随笔二集》,有删改)   
【注】格尔木:现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探究】简要分析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指津】作者在此处营造了一种肃穆、庄严、神圣的氛围。要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先要抓住中心。本文主要塑造了一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青藏公路的老将军的英雄形象。慕生忠将军为了让戈壁滩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带领大家种树,当柳树死去时,又带领大家给死去
的柳树举行葬礼,最后灰洒昆仑。这些都充分表现了慕生忠将军扎根格尔木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他性格坚毅顽强,对格尔木充满了热爱之情。作者歌颂了慕生忠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 
然后我们再联系背景和将军的命运,将军一生守候戈壁滩,对戈壁滩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所以愿化作巍巍昆仑山的一杯黄土来继续自己未完的心愿,至此,将军的人格魅力达到高潮,主题得到升华。最后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揣摩作者的情感,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慕生忠将军的崇敬之情。   
【答案示例】营造了一种肃穆、庄严、神圣的氛围,歌颂了慕生忠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慕生忠将军的崇敬之情。 
[训练风向标]   
苦菜花开漫山黄
宋进武   
 ①苦丁是在春天出生的。那一年苦菜花开得特别多,漫山遍野一片金黄。
一个人的命运到底有多苦呢?降生到苦菜筐里,连名字都带着苦,从来没见过父亲,五岁又死了母素。可怜的苦丁看着哥嫂的脸过活,没有上过一天学,整天放牛。十几岁的时候,一场高烧让他在牛栏里躺了半个月。不过,苦丁的生命很顽强,就像他的名字,半个月后,苦丁居然爬起来了,不过脑子落下了毛病。于是,嫂子将他赶出了家门,给他的全部家产只有一床烂棉絮,一口烂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