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须掌握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有: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如:吟鞭东指即天涯(《已亥杂诗》)。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如: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者也”表判断,可译为“是…”。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
8)”也”表判断,可译为“是…”。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9)“…者,…也”表判断句,可译为“…是…”。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10)“…者,……”表判断句。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1)“……,…也”表判断句。如: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2.省略句
省略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省略主语。
①(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②(曹刿)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合肥学院是几本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①投(之)以骨(《狼》)。
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如: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5)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3.倒装句
倒装句的主要有四种形式:
1)主谓倒装句。在感叹句和与外界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居首,以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或“是”
一建考试安排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宣传口号4)介宾结构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了少数译作补语
之间的意思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如:屠惧,投以
护士长岗位职责骨。《狼》
4.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要形式有:
1)有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
①“为”表被动。如: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②“为…所…”或“…为所…”表被动。如: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③“于“表被动。如: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没有标志性词语,但意思上是表被动的,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5.固定格式
1)表示委婉反问的“不亦…乎”句式,译为“不是……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论语六则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
2)表示一般疑问的“如……何?”句式,译为“对……该怎么办”。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
山》)
3)表示一般肯定的“以……为……”句式,译为“把……当作……”。如:以君为长者(《唐睢不辱使
命》)
4)表示一般疑问的“何……为”句式,译为“为什么要……呢”或”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
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