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不做“小马虎”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马虎”的意思,认识生活中马虎的表现。
2、初步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麻烦。
3、初步探究马虎形成的原因,懂得自我剖析,查问题。
2、教学流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理解“马虎”
1、今天,有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叫丁丁。你看,他来了(出示人物图片)。丁丁带来了一首儿歌,想让小朋友们帮他一儿歌中小猴子做了哪些不恰当的事情?
2、播放儿歌,同学们到之后,得出:是呀,我们把这种做事不认真、不仔细、粗心大意的行为称之为“马虎”。(板书)
活动二:说说“马虎”,原因。
1、过渡:小朋友们帮助了丁丁,他可开心了,想和大家交朋友呢!我们先去了解一下他吧!
2、分别出示丁丁在学习和生活中做的马虎事。学习中:
①数学题计算错误。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②语文生字写错。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案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板书:忘检查
③少做一道数学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板书:太大意
在生活中的丁丁又是什么样的呢?
①垃圾没扫干净。
②出门没拔钥匙。
③扣子扣错。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板书:太心急)
3、咱们了解了丁丁,他也想知道咱们小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马虎的现象呢?
(可以是自己做过的,也可以是同学、朋友、家人做过的。)
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一起讨论发生这件马虎事的原因是什么?  全班交流。
(在说的时候顺势引导学生分析马虎的原因,并初步感受马虎带来的麻烦。)                 
活动三:小马虎,真麻烦。
1、小马虎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还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呢!
2、播放绘本《小马虎,真麻烦》,提问:小明做了什么马虎事?
最后怎么解决的?(板书:麻烦多)
如果没忘记带作业本,结果会怎么样?(板书:不做“小马虎”)
3、为了让小朋友们不再做小马虎,丁丁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一边跟老师读一遍做动作。出示《我们不做“小马虎”》儿歌。
活动四:火眼金睛不同
1、同学们都说不做小马虎了,老师可要检验一下你们,看那位同学观察最认真,能够做到不马虎。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到不同)
3、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快要下课了,希望小朋友们课下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不做小马虎。
四、板书设计
不做“小马虎”
麻烦多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年纪小,生性好动活泼,做事经验又不足,缺乏足够的耐心与责任心,常常在出现一心图快做事欠周全的情况。因此,在学习中,不少学生经常因为马虎而抄错题、算错题、漏做题;会忘记带学习用品,交错作业。在生活中,也常因马虎没听清事情、做错事、忘记事、耽误事。不少学生对马虎带来的后果没有直观的认识,既没有克服马虎的办法,更没有养成做事细致不马虎的习惯和意识。在教学中,为避免学生谈话显得空泛,需要时刻抓住孩子的事例,步步深入,分析马虎的原因,让孩子有切身的感受,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丰富评价性语言和手段,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渗透责任心的教育。使学生懂得马虎不仅麻烦自己,还给别人带来了麻烦,知道学习、做事不能马虎,要认真、细心。
效果分析
在教学活动一《情境导入,理解“马虎”》时,我创设情境,引入卡通人物,引起了学生的兴
趣。接下来我播放学生喜欢的儿歌《马虎鬼》,并让学生一小猴子做了哪些不正确的事情,意在让学生理解哪些行为才是马虎。结果学生很快出了小猴子做错的事情,我顺势引出“马虎”。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马虎”的含义。效果较好,达成了“理解‘马虎’意思”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二《说说马虎,原因》时,我先让学生认识丁丁在学习和生活中做的马虎事,并初步分析可能的原因,为学生接下来说一说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马虎事做铺垫,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充分的去说,来认识生活中的小马虎,并分析了马虎的原因。为下节课教学《怎样才能不马虎》打下了基础。这个环节的教学,很好的达成了“认识生活中的小马虎,并分析原因”这一教学目标。完成了重点内容的教学,突破了难点,完成了预设,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三《小马虎,真麻烦》时,意在让学生感受到马虎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还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在教学时,我通过绘本《小马虎,添麻烦》,引发学生相似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马虎确实带来了不少了麻烦,增加真情体验,很好的达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最后在一首儿歌中初步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不马虎,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教学活动四时,意在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训练,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也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本节课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真情体验,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教材分析
《不做“小马虎”》是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四课的内容,它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的“小马虎”》和《怎样才能不马虎》。其中还包括一个马虎原因的探讨和一个克服马虎方法的指导和寻。在教材辅助部分,有两个绘本,分别是《小马虎添麻烦》和《马虎危害大》。教材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呈现马虎普遍现实,探讨其带来的麻烦和危害,分析其形成原因,寻其克服的办法。既有情感的体验,又有认知的唤醒,更有行为的指导。本课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第一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意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养成在工作、学习中做事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
本课教学的是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小马虎”》,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马虎现象,难点是分析马虎的原因,为第二课时《怎样才能不马虎》做铺垫。意在让学生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评测练习
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小游戏:不同。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为下节课《怎样才能不马虎》做铺垫,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课后反思
马虎现象在儿童生活中比较常见,学习上算错数,生活中丢三落四的现象时有发生。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小马虎,难点是引导学生分析马虎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通过编故事、看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小马虎。通过讨论生活中马虎的现象,初步分析马虎的原因,为下节课《怎样才能不马虎》做铺垫。通过绘本《小马虎添麻烦》让学生感受到马虎带来的麻烦。趁机反问学生:“如果不没有忘带作
业本,结果会怎么样呢?”,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马虎带来的麻烦,从而学生自己就会萌发出不再做小马虎的想法。接下来,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学生喜欢的儿歌让学生初步知道不做小马虎的一些方法。知道了方法,要坚持下去养成习惯才行。因此,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太集中了,我用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小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整节课,我根据“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额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的设计思想,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切实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建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不太强,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具体事例挖掘不够。
改进预设:还需要充分通过学生自身的事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马虎带来的麻烦,激励学生将学习、做事不马虎的道理内化成行动,完成知行统一的过程。在最后的游戏环节,我预设的有四处不同,没想到学生观察出来了更多,可能是课件图不太清楚,有待改进。
课标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不做“小马虎”》一课侧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因而体现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所反映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的第四条“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因此,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理解“马虎”的意思,认识生活中马虎的表现。
2、初步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麻烦。
3、初步探究马虎形成的原因,懂得自我剖析,查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马虎”的意思,认识生活中马虎的表现。
教学难点:
初步探究马虎形成的原因,懂得自我剖析,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