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太平洋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情况分析
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在1993年正式提出“战区导弹防御计划”路线图时就表示,要将东亚地区作为重点,建成以美国为主,日、韩、澳大利亚以及台湾地区参加的“联合战区导弹防御体系”。随着其重返亚太战略的不断推进,美国将更加重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与发展。
美国西太平洋地区导弹防御系统部署现状
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并加紧开展与盟友的导弹防御合作,充分利用日本、韩国的战略资源,建设强强联合、情报共享的导弹防御体系。
预警探测系统
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导弹预警探测除了得到“国防支援计划”(DSP)、“天基红外系统”(SBIRS)、“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等天基预警探测系统的支援外,还重点部署了陆基预警雷达和海基“宙斯盾”系统。
陆基预警雷达主要是部署在日本航空自卫队车力基地(青森县)的AN/TPY-2陆基X波段雷达。该雷达隶属美陆军第94防空反导司令部,是一种多功能雷达,可以搜索、探测、跟踪和识别弹道导弹威胁,并与其他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无缝集成。目前,美国还计划在日本部署第二部X波段雷达,初步选定京都西北部的丹后市航空自卫队基地作为部署基地。除了
前沿部署预警雷达外,美军还支持该地区的盟友购买或发展相关系统为其提供支持。例如,美国将本土退役的“铺路爪”大型预警监视雷达出售给台湾,该雷达探测距离超过3000千米,可监视大陆东部纵深内陆地区的导弹发射。这部预警监视雷达名义上为台湾建设,实际可能是美空军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此外,在美国支持下,日本也生产部署了用于导弹预警的J/FPS-5雷达,虽然雷达波长为L波段,探测和跟踪精度较差,但有效探测距离在1200千米以上,已分别部署在鹿儿岛县的下甑、本州岛中部的佐渡、青森的大凑和冲绳的与座岳4个基地,实现了覆盖日本全国的预警能力。
除陆基系统外,美国还在该地区部署了多艘“宙斯舰”舰,它们携带有AN/SPY-l多功能雷达,能对空中和海面目标进行自动搜索、检测、跟踪并对“标准-2”(SM-2)、“标准-3”(SM-3)拦截弹进行制导。根据导弹防御局和美海军目前的计划,具有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宙斯盾”舰的数量将从2012年的24艘增至2015年的38艘。目前的24艘“宙斯盾”舰中有16艘被分配在太平洋舰队,其中5艘部署在日本的横须贺,6艘部署在夏威夷的珍珠港。
美国还在韩国乌山空军基地和日本三泽空军基地各部署了一个“联合战术地面站”(JTAGS),以便将天基预警信息及时传送到西太平洋前沿。目前,美、日、韩已经完成了“指挥、控制、作战管理和通信”(C2BMC)系统的互联,可以共享各自的探测信息。
拦截系统
目前,美国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导弹防御拦截系统以动能拦截
弹为主。主要包括“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标准-3”海基拦截弹、“爱国者-3”(PAC-3)拦截弹等。
美军部署在西太平洋“宙斯盾”舰上的“标准-3”Block 1A拦截弹的拦截高度超过160千米,其正在开发的“标准-3”Block 2A拦截弹的最终拦截高度将达到500千米,可对中远程弹道导弹实施拦截。此外,美国亚太盟友海军也在采购或建造同类战舰。
美国在韩国和日本还部署了“爱国者-3”反导系统,主要用于对近程弹道导弹进行末段高度40千米以下的拦截。它们均隶属美陆军第94防空反导司令部第35防空旅,该旅在韩国乌山部署有2个“爱国者”导弹营,在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部署有1个导弹营;旅部设在韩国乌山空军基地,每个营有4个“爱国者”导弹发射连,每连有6部发射装置。
指挥控制系统
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导弹防御由其本土战略司令部指挥,而该地区的战区导弹防御则由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负责。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自2011年7月起开始装备升级版的C2BMC系统V6.4版本。该版本拥有更强的探测器自动管理及跟踪处理能力,可直接指挥控制同一责任区内的多部预警及火控雷达,初步具
备全球交战管理的功能。
此外,战时美军还可以根据美日、美韩导弹防御协议,协调日本及韩国的导弹防御指挥系统,实现导弹防御联合作战。2010年,驻日美军司令部专门组建了“防空/弹道导弹防御兵力兵器联合运用协调中心”,以协调与日本导弹防御作战的指挥,日本也在2011年将“宙斯盾”舰和“爱国者-3”系统,以及警戒管制雷达与C2BMC实现了互联。韩国也正在构建自
thaad己的反弹道导弹作战指挥所。
美国西太平洋地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未来发展
为推进西太平洋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美军将建立一个全方位、一体化、多层次的联合反导体系。
强调多边合作,打造多国一体化联合反导系统
首先,全面加深与日本的反导合作。日本是美国最重要的弹道导弹防御合作伙伴。目前,日本已具备多层综合导弹防御能力,拥有4艘配备“标准-3”拦截弹的“宙斯盾”驱逐舰、16套“爱国者-3”系统、预警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日本还计划购买“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以建立第三层反导体系。此外,日美之间已经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协同上达成一致,并解决了相关法律问题。
其次,大力推进与韩国的反导合作。2009年6月韩国发布的《国防改革基本计划修订案》指出,韩国有必要发展陆基、海基拦截系统以应对朝鲜的弹道导弹威胁。为此,韩军方制定了为其“宙斯盾”驱逐舰—“世宗大王”号配备“标准-3”拦截弹,引进“爱国者-3”系统的方案,计划在2020年以前完成采购。与此同时,韩国还在发展自主的导弹防御系统。2012年6月,韩美在华盛顿召开的外长及防长会谈上就整合韩军和驻韩美军的导弹防御系统达成共识。
第三,扩大向出售反导武器。到2015年,台湾将引进10套“爱国者-3”系统及650枚拦截弹,“铺路爪”雷达也将全面运行,并成为美空军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多种手段,布设中段反导预警系统
美军利用同盟关系,积极在日、韩等国和台湾地区前沿部署远程预警雷达,并利用其共享预警情报,为中段拦截奠定基础。目前,美国已在日本部署了X波段雷达以及用来接收和处理预警卫星数据的“联合战术地面站”,向台湾出售了“铺路爪”预警雷达。此外,根据美日两国达成的有关导弹预警“情报共享体系”的协议安排,将在横田空军基地建立“日美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构建联合预警机制和指挥系统,用以共享由DSP预警卫星、“宙斯盾”舰载雷达、陆基X波段雷达、“未来警戒管制雷达”(FPS-XX)等提供的导弹防御情报信息,提高探测和跟踪来袭导弹的能力,并为其中段拦截提供预警信息。
建立机制统一标准,奠定联合反导作战基础
为提升与亚太地区盟友的反导实战能力,美军建立了与该地区反导力量的联合演习机制。美、日双方从2005年开始进行联合反导演练。2007年12月,日本“金刚”号驱逐舰参加了美军海基反导试验,对靶弹进行了探测跟踪和模拟拦截。2008年11月,日本“鸟海”号驱逐舰又进行了第二次海基反导拦截试验。
此外,为将各国分散的反导系统联成体系,实现情报系统无缝对接,遂行联合反导作战,美军协助相关盟友统一了反导数据传输技术标准。如美日对反导系统数据链和软件进行了升级改进,使两国的“宙斯盾”舰可以通过数据链互通信息,分工遂行跟踪和拦截任务,从而为前沿反导力量提供更长的预警时间。美军与则通过Link16数据链实现各自“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互通,战时美军可将己方C4ISR系统与“爱国者”导弹部队联接,将导弹预警信息实时提供给,使反导部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