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句子解释

    1、《无题》——
    安顺急抢渡,
    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
    泸定决分晓。
    2、《无题》——杨成武
    无边风雨夜,
    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
    飞兵夺泸定。
    3、《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5、《长征》——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6、《七律》——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7、《三十五岁生日寄怀》——陈毅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短文学网 )
    词:
    8、《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9、《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1、《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长征 七律
    12、《江城子·忆长征》——李志民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
    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
    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长征句子2
    大渡河自古以来就是难渡过的天险。
    红军来到河边时,只听见惊涛拍岸,河水奔腾咆哮。每年的五六月间,正逢上游雪山融化、河水暴光涨时节,这时的大渡河河面虽不算宽,只不过三百余米,水深却有十多米,水流实在急得惊人,每秒钟流速大约 4~5 米,水面就像斜坡似的,水奔泻而下,急浪涌起的漩涡,一个接一个。特别是像怪物似地蹲在河心的礁石,更是令人心惊,急浪撞在上面,激起
很高的浪花,弄得整个河面雾蒙蒙的。
    河对岸几十米高的峭壁,石壁被劈开,沿着用石块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上面便是渡口。阶梯有四十多级,在阶梯的顶端,就是白军的工事,四个碉堡俯视着整个河面和台阶,周围布满着散兵壕,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就据守在这里。这一切都告诉红军战士:要夺下渡口,必须渡过急流,冲上台阶,夺取敌人的整个工事。
    然而能帮助红军渡河的,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的一只小木船。
    5 月 25 日早上,在红军总参谋长和红一军团政委同志的指挥下,从当地众中来十四五个撑船的老手,从军团炮兵连拖来三门迫击炮,只有四发炮弹。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挑选了以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队长的 17 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 17 名勇士,每人身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一支短和五六颗,在连长熊尚林整容证,先有八名勇士和船夫一起跨上了小船。
    “战斗开始!”红一团团长杨得志下达了命令。
    “嗒嗒的,嗒嗒的。”红军嘹亮的冲锋号声响了。
    “嗒!嗒嗒”红军的轻、重机一齐向河对岸敌人的工事猛烈开火。
    “轰!轰!”红军神炮手赵章成发射出的两发炮弹准确地落在河对岸敌人的碉堡上。
    载着九名勇士和船的小船一颠一簸地向河心斜冲过去。河对岸的白军发现了,炮弹和子弹在船的周围掀起了一个个巨浪和一片片水花。
    河这边,红军战士的目光一齐集中在激浪中颠簸的小船上,浪涛把小船遮住时,红军战士的心顿时一阵发冷;浪头把小船推出时,红军战士又齐声欢呼。他们的心就这样随着小船起伏,渐渐地忘掉了自身安危,陆续爬出壕沟,站到岸边。总参谋长和政委也挤到了前面。号声突然停住,军团部长肖华几步跑上去,从负伤的司号员手里夺下号来,甩了两甩,挺起胸膛吹起来。
    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小船避开了一个个激流、暗礁,靠上了岸。突击队的勇士们从船上跳下来,一个、两个。八个、九个,个个都生龙活虎般地扑向敌方渡口。
    当勇士们冲上台阶时,白军慌乱地把滚雷和乱扔下来。顿时,勇士们的身影被浓烟吞没了。过了一阵,硝烟里又闪现出红军勇士迅速向敌人的碉堡冲去的身影。原来渡口很陡,台阶又高,正好成了勇士们隐蔽的死角,敌人的滚雷、从战士们隐身的台阶上面滚过。
    突击队快要接近碉堡时,二百多敌人跃出工事,开始反冲锋了。河这边,红军团长杨得志一声令下:“给我轰!”神炮手赵章成的最后两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正好落在敌人堆里。勇士
们乘机冲进碉堡,控制了主要工事。
    当营长孙继先率领第二批突击队员乘坐返回的小船驶达对岸时,渡口上的战斗更紧张了,我们的第一批勇士据守住碉堡,敌人正进行着一次反击。孙继先一招手,八九颗一齐甩了出去,两个班的敌人被打垮了,两批勇士汇合了。查查人数, 18 个人除两人负重伤外,一个也不少。孙继先喊了一声“赶快往前打!”十几挺冲锋一扫,守敌全垮了,一部分逃往北面的山上,一部分沿河逃走了。
    5 月 25 日这一天,杨得志团长率领的红一团完全控制了渡口,并在当地众支持下,又获得了两只小船。红一团战士又先后动员了五十多名船工轮班摆渡,使得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渡过河去。
    安顺场渡口水深流急,不能架桥,单靠三只小船在几天内渡过全部红军是十分困难的,红军在渡口附近越聚越多,而尾追之敌也越来越近。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粉碎敌人围歼,红军总部决定,红一师和干部团继续从安顺场渡河,中央红军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进,从距安顺场 160 公里的泸定桥渡河。
    长征句子3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
    第一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二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野草、挖树根,可光
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三个:
    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
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第四个: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第五个: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
    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子弹迎头扫射,三枚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