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镇中心小学发展简史
赵家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赵家兰台小学。职工社保
赵家兰台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为纪念先祖宋神宗朝兰台令赵忭而命名,是赵家镇创办最早的学校之一。作为才培养的摇篮,兰台小学建校一百多年以来,普及文化科学知识,造就了一批卓越英才,在诸暨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兰台小学的前身是“与化堂义塾”。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一少)七月,清廷正式下诏“废科举,设学堂”。此后几年,诸暨“百家之村,皆立学校”。当年“与化义塾”有学田18亩。“停义塾,办学校”后,这18亩学田就移至兰台小学作为办学经费。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曾经说过:“作为吴越文化发祥地的诸暨有几个文化中心,何赵就是其中一个文化中心。”兰台故里素有“耕读传家,诗书继世”遗风,兰台小学创办不久又陆续有房族捐赠学田,因此,兰台小学教育经费宽裕,所聘请教师待遇高,一些知名学者、教授纷纷到兰台任教。学生中凡房族捐赠学田的,一律免费入学,纸、笔、墨都由学校
发给。
私立小学首任校长赵庆贤,赵一村人,当时约2030名学生。此后,分别有赵文嘉、赵可法、赵君方、方觉初、赵祖谦等担任过学校校长。
最近发现的一张民国二十八年(1939)兰台小学学生何荣勳高级部毕业证书,有校长赵君方亲笔(毛笔)签名、盖章。校印鉴;诸暨县第二区私立兰台小学。
民国26年(1937),全县划分6个辅导区,兰台代用中心学校辅导的小学所数达到45所,包括当时的子民、枫桥、泉塘等地小学。
兰台小学作为诸暨县第二区代用中心学校时期,校长金祖校,就有校训、校歌。
抗战时期,兰台小学师生积极投入抗日爱国运动,搜集废铜烂铁,劝募军鞋,支援前线。为推动抗日还举行抗日歌咏比赛和演讲比赛,选拔学生参加县赛。
抗战后期,学校曾一度设春秋班,春、秋两季招生。课程设有:国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唱歌、劳作、写字,五(上)年级开始设英文课。
星转斗移,世事沧桑。到1986康小八年,作校舍的古祠堂已白蚁蛀蚀,近于危房。赵家四村成立赵家小学新校舍筹建小组着手建造赵家小学新校舍。他们择址赵家二村新埂头桑园地,发动村民集资集物,齐心协力建造二层楼新校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归”,新校舍建成,时“移”走的“中心学校”又回到兰台故里。
新校舍竣工后,从此告别了祠堂庙宇作校舍的历史,赵家镇中心学校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88年,诸暨县教育局在赵家中心学校召开校舍建设现场会,大力推进赵家集资集物建校舍的先进经验。
随着师生不断增多,二层教学楼又加层,变成三层。
2007年,赵家镇人民政府投入      万元,新建赵家镇中心学校教学大楼,一座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层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新教学大楼建成后,花明完小、泉畈完小、上京完小同时并入赵家镇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    人,教学班    个,学生      人。学校校舍宽敞,设施齐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赵家镇中心学校这所百年老校,曾在本地区教育中起过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担负过区代用中心学校、保安区校、枫桥第二区校、檀溪社校、乡镇中心学校的历史重任,并继续担负着镇中心学校的历史重任。
百年名校,桃李芬芳。百年老校造就了一大批英才,生动演绎出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磨石山头(蒋鼎文、宣铁吾将军所在地)背横皮带多(当军官多);何赵三村出国留学生多。”平移和旋转教案>生词
据不完全统计,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出国留学的就有:赵君方(赵二)、赵君健(赵二)、赵双全(赵一),赵际夏(赵一)、赵伯基(赵四)、赵秀田(赵四)等。
赵家镇中心学校目前管理到位,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设施优,少先队工作、体育传统项目和女教师“巾帼师范岗”等等成为学校亮点与特。
赵家镇中心学校这所百年老校充满生气和活力,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