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国初期中小学改造问题的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建国之初, 全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与 此同时必须对旧有教育事业进行改革。 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为改 革与发展教育事业,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49年 9月颁布的《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明确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改 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国解放后,中国人 民解放军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 首先接收了 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各级公立学校,采取了“维持现状,立即开 学”的办法。 1950 年 12 月,按照政务院《关于处理接收美国津 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 ,接管了受外 国津贴的高等学校,和中等,初等学校约,收回了中国的教育主 权。 1952年 9 月,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逐步将全国私立中、 小学全部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公立。雅培血糖仪
在接管和接办旧有学校的过程中,进行了教育改革。 1950 年 6 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有步骤地谨慎 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 争取 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当时中国教育工作的任务, 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
softice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 吸收旧教育有用的经验, 借助苏 联的教育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因此,在这时期,对旧
有学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完全是必要的
六盘水地区也要和中央同步, 1949 年 12 月,六盘水地区解 放,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对当地的机构进行了接管和改造,教 育机构也自然在其列,由于“刚刚解放,各方面并不稳定,需要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对旧式的教育事业必须进行改革, 建设新 民主主义教育①”, 因此, 对中小学的接管和改造也就成了当务 之急。
从当前的文献中分析不难看出, 针对教育改造的具体层面的 研究很多, 比如教材的改革, 师资队伍的改造, 学制的改革等等, 然而,虽然针对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造的文献较多, 但是针对某个 具体的地区的研究就特别的少, 尤其是贵州地区建国初期的初级 教育的总体改造的研究就没有了, 因此本文提出的问题是: 建国 以来我国关于教育改革的研究视角有哪些?每一类的研究视角 下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不足?本文将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 答。
二、建国以来中小学教育改造的研究视角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当代的教育, 一般是校园文化 的创建、 当代教学数字化的改造等等。 但是建国初期的相关研究 就比较零散,针对某个地区的中小学的改造,研究的不多,大部 分集中在教材和课程的改革, 而有关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对某个地 区的中小学的改造问题却寥寥无几。 笔者经过对文献的归纳和总 结,其研究视角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即教材,因此课程改革也就是教 材的改革,这方面的文献,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笼统的,从 大的方面研究教科书变革, 比如《建国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的变革》 (方成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一文中,就简要 谈论了中小学的数学, 物理, 自然等科目的教材的出版方及内容 的变化, 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 其中也简要的介绍了建国初期教 材改革的一般过程; 而在《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 影响( 1949-1954)》(刁含勇,华东师范大学, 2011)一文中, 就阐述了建国初期教科书的发展历程以及编审制度的形成和确 立,该文从全局角度, 历史发展的观点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了 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应该说,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另一类则是对单科教科书改造的详细研究, 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查 到,关于单科教科书的研究不在少数,其中以地理,历史,语文 等科目篇幅最多,比如《建国初期的小学地理教科
书评介(非人 教版②)―以 1949 年整理为例》(李家清,赵金凤,姚泽阳 . 地理教学, 2013)该文中就主要阐述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编写思 想,体系结构,编写特点等方面进行剖析,较为全面的分析阐述 了地理课目教科书的变迁, 其他的还有 《湖南小学语文教材百年 演变历程》(周敏,刘萃,李涵 . 壤字开头的成语思想者说, 2014);《建国 60 年母语教材的变迁》(王淦生,辽宁教育, 2014);《新中国中 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949-1954 )》(刁含勇,华 东师范大学, 2010),该文中把教科书放大到了制度的形成,也 详细阐述了教科书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具体研究了教科书编审 “国定制”的原因、 步骤和经过以及“国定制”与“编审制”的 历史发展和利弊得失。
美术教师工作总结(2)教育的学制改革。在《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义务教育学 制改革的历史研究》 (刘桂玲,西南大学, 2011)一文中就阐述 了从建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 中小学义务教育学制的改革 在各个时期的变化; 《建国初十七年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浅析》 (李 雪,郭余欢 . 华中师范大学, 2009),该文中对建国初期十七年 中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的回顾和剖析;
(3)教学模式的改造。建国初期以模仿苏联的教育模式为 主,这方面的文献占很大比重,
由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社会 各个方面需要改造, 自然教育也迫切需要改造, 然而,战乱刚过, 在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经验, “为了搞建设, 只能借鉴苏联的教育 模式”,因此当时的教育体系, 不管是机构的设立, 教材的编写, 课程的设置等等,都效仿苏联。但在 60 年代以后,由于中苏关 系的破裂,“我国的教育模式向自主选择转变”。
(4)教师教育的改造。大部分以教师工资为主要爱内容, 由于工资是教师能够生存下去的经济基础, 和教师息息相关, 教 师又是教育的基础, 是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对整个社 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问题这部分的文献 较多,比如《建国初期临汾县中小学教师工资及生活状况研究 (1949-1956 私立小学)》(訾振培,山西师范大学, 2014),该文从宏 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视角上揭示了建国初期全国中小学教师整 个体在待遇稳步提高的情况下对新中国建设带来的重要作用; 还有就是针对教师教育的文献,《福建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 (1949-2009 )》(曾能建,福建师范大学, 2010),这篇文献 就主要阐述了建国以来福建省六十年的教师教育状况, 探索教师 教育的历史基础。 在以上文献中,都是研究教学体系中 的一个具体的方面,比如教材,学科,学制,课程等,而宏观的 文献,也只是总体上论述教育的改革, 没有具体到建国初期中小 学的改造问题。笔者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目前只有两篇文章, 本文与之相似:《建国初
期桐县基础教育改造评述 (1949-1952 )》 (潘承生,华东师范大学, 2010)和《 1949-1956 年河南省小学 教育研究》 (陈雪萍, 河南大学, 2010),这两篇文献从大到小, 都具有地域性,但是,贵州的情况与其他地区有不同之处,而关 于六盘水地区的这方面的研究是没有的, 因此,对于建国初期中 国共产党对中小学教育的改造问题,还是值得研究的。
上海四大民办小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