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考
作者:刘石明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6期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遗留下了很多古建筑。纵观我国现有的古建筑,大多数都是用木质材料建造的。而木质材料的防火性能差,所以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文章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征入手,针对性地提出消防安全管理策略,以期做好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好古建筑。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作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古建筑记载着一个地方的珍贵历史记忆。最近几年,有不少珍贵的古建筑毁于火灾,损失极大。如何做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防火管理要求和防火对策。
        1 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特点
        1.1 建筑耐火等级不达标
        纵观我国现有的古建筑,大多数都是用木质材料建造的,或建筑的主体构件是木质的,只有少部分古建筑是砖石结构。木质材料极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木质材料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越来越干,一旦碰到火就容易燃烧起来。加上为了保护或美观,木质构件的表面都涂抹了大量油漆,油漆的耐火等级极低,极易引发火灾。①除此之外,梁、柱、椽等古建筑构件面积比较大,在木材拼接时会有缝隙,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如果发生火灾,很快就会达到“轰燃”的状态,后果不堪设想。
        1.2 建筑结构布局缺乏合理性
        一般来说,古建筑的布局都比较密集,以单间构成单座建筑,或由单座建筑组成庭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过去布局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不利于及时疏散,还非常容易出现建筑连片起火的现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3 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补救难
        不少古建筑位于偏僻地区或是山顶、半山腰的位置,还有部分古建筑藏在深山中。而大
多数消防部队都在城区,虽然各地针对救援距离远、地区偏远的问题设置了专职消防队伍,然而由于消防通道不顺畅、消防装备不足、经费保障渠道少、队员缺乏专业的火灾扑救能力,不利于第一时间进行扑救。②
        2 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构建消防安全管理环境
        火灾是威胁古建筑安全的核心因素之一,古建筑管理者必须切实把握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特点,从根源着手实施消防安全管理,提升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一是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依据现行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要求,古建筑管理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针对性的消防制度,使消防应对能力获得优化,防范消防风险的发生。二是加强消防站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古建筑管理或经营方应当设立专职消防机构,尤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应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完善且必要的消防体系。三是更新消防设施设备。设置消防设施设备是应对火灾的唯一途径,古建筑管理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中要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消防设备点、消防车及消防栓等,配备高压脉冲水及水雾等设备,提升消防应对能力。
        2.2 强化古建筑火源管理
        火源是火灾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电气设备成了新的火灾触发点。我国大部分古建筑承担着传承文化、展现历史的重任,因而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为了满足文物展示的需求和日常管理的需要,古建筑中放置了很多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如电灯、霓虹灯、监控设备、音响设备等,在提高古建筑展示效果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发生电气火灾的风险。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必须要全面加强电气火灾的防范。一是严格控制电气设备入场。在电气设备的配置上必须要结合古建筑的特点,杜绝随意的私拉乱接,大功率电气设备的应用必须要实施严格的技术检查,如无特殊需求严禁入场。二是严格加强使用管理。电线电路、电气设备等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老化线路及设备要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安装必要的断电、过压保护系统,切实防止设备超寿命、超负荷运行,提升古建筑安全性。三是排查易燃易爆物品。对古建筑内的设置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无防爆能力的照明系统进行更换,检查有无易燃材料与电路接触,最大限度抑制火源的产生。
        2.3 加强人为因素事故的防范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有一部分是宗教建筑,它们不仅是历史的传承地,同时也是宗教
活动的场地。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古建筑要么处于偏远地区,要么处于繁华集市,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古建筑内人为活动频繁,火灾事故的防范难度极大,稍有疏忽,就会引发难以想象的消防事故。近年来出现的多起古建筑焚毁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加上处置失当而导致的。因此,加强人为因素的管理势在必行。一是加强活动的管控及审批。宗教活动属于一项传统活动,参与人员多、时间跨度长、用火频繁是其主要特点,尤其是以寺庙为代表的古建筑,火源使用更为频繁。为此,古建筑管理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避免长期明火,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则必须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落实各项消防处置要求。对于私人的祭祀、庆典等活动要严格禁止。二是强化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在活动中要加强宣传教育与巡查,对于私带火种或违反消防规定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处理;使用后的明火要彻底熄灭。三是注重消防知识的宣传引导。在古建筑中张贴消防标识、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的标语,及时提醒游客不要使用明火,使其承担起文物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2.4 自然因素引发的火情防范
        众所周知,自然界中蕴含着复杂的能量,包括地震、台风、雷击等。对于古建筑而言,雷击无疑是其重要的自然影响因素之一。由于气候变化频繁等诸多因素,加上古建筑所处的
位置普遍偏高,受到雷击的风险也就成倍增加。虽然古建筑管理单位加强了防雷系统的部署,但始终属于被动防御,防護能力也极为有限,一旦发生雷击起火,同样会对古建筑造成致命打击。因此,对于雷击起火的防范同样属于核心工作。一方面,针对古建筑的特殊地形,要邀请专业的防雷专家进行指导,安装高性能的防雷击系统,使之能够规避绝大部分的雷击风险。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消防资源,即针对可能发生的雷击点,加强对消防器材的分配,可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安装自动喷淋系统,也可以就近设置消防栓。通过消防资源的优先部署,使火情发生时能够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损失。此外,针对古建筑的特点,可以加大资金的投入,采取物理防护措施,在建筑表面加涂防火漆等材料,提升其安全等级。
        2.5 深入开展文物消防宣传工作
        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主管机构,对古建筑负有全面的管理责任。因此,在消防工作中,既需要加强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同时也要将消防宣传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增强公民消防意识、传递消防安全知识等,使古建筑消防安全从外围获得提升,减少面临的风险因素。一方面,文物保护单位应会同公安消防、乡镇街道等部门,向社区、居民点、工厂企业等进
行流动宣传,强调古建筑消防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消防安全法规的严重后果,将消防安全政策说清、讲透,让每一名众都能够参与保护,从整体层面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单位也应当加强内部宣传,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建筑管理单位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对各个环节的防范和认知,切实做到360度无死角防范。当然,还应当加强对游客及周边居民的消防宣传,形成由内向外的辐射层,以逐层拓展的方式扩大宣传圈,最终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任重道远,尤其是面对日益复杂的消防形势,古建筑消防安全必须重新布局。依据相关的消防法规制度加强防范,通过优化消防制度环境、注重火源管理、加强人为因素控制、自然火情防控及消防安全宣传等举措,构筑起完整的古建筑消防体系,进而从根本上夯实消防基础,提升消防能力,确保古建筑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国消防安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