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真题及答案
1.(4分)补充卢钺《雪梅》中的诗句。注意字距和书写速度均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2.(10分)根据语境补充格言警句、谚语、古诗句。
(1)《礼记》中有治学名句“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读书能享受“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的美景,”的浩然之气。
(2)谚话有云:“八月暖,,十月还有。”
(3)“七绝圣手”王昌龄吟诵“,万里长征人未还”,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读“莫愁前路无知己,,”方知高适借景抒离别之情。
3.(10分)阅读下面《观潮》选段,完成词句段运用。
ㅤㅤ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shān bēng dì liè,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看拼音,在选段括号内补充词语。
(2)贯,会意。从毌(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
A.本义:穿钱的绳子。
B.引申为:穿过;贯通。
C.连续。
(3)请你品味选段画横线句子中“移”或“逐渐”在表达上的妙处。
(4)模仿选段中描写潮水形态、声音的写法,写出另一个“浩浩荡荡”的场面,如鸟、人、车队等。
4.(4分)请你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或诗句,写一条爱护环境的标语,提一点文明用语的建议。
标语:
建议:
5.(4分)ㅤㅤ成语“”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有同学背诵这篇课文时总忘记“取之,信然”这句话
6.(5分)ㅤㅤ整本书阅读:本学期,你一定阅读了许多想象神奇的中外神话故事,其中你认为个性最鲜明的人物是,因为。
7.(13分)阅读,完成问题。
ㅤㅤ①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上。茎上长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ㅤㅤ②爬山虎的脚______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墙。细丝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第一次的作文
(选自叶圣陶《爬山虎的脚》)(1)默读选段,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第①段的括号内。
叶柄细丝茎
(2)第②段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紧贴、触着、巴住
B.巴住、触着、紧贴
C.触着、巴住、紧贴
D.触着、紧贴、巴住
(3)回忆整篇课文,你学会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或段落来写。
(4)结合你日常的观察和记录,运用叶圣陶、法布尔等名家描写事物的方法,简要写出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8.阅读,完成问题。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竺(zhu)可桢
ㅤㅤ①1974年2月6日清晨6点,北京还没有破晓,寒气袭人。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用颤抖的手,仔细地倾听着天气预报。然后支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戴上眼镜,(气定神闲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
行小字:“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老人正想把笔记本合上,忽然记起一件要紧的事,在刚才那行小字下面,
注上两个字:“局报”。这“局报”就是指“气象局预报”的意思。
ㅤㅤ②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科学记录。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ㅤㅤ③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就是中国著名气象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ㅤㅤ④打开竺可桢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项目可多啦:“3月12日,北海冰融。”“3月29日,燕始见。”“5月1日,柳絮飞。”“5月23日
ㅤㅤ⑤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时刻刻断断续续)都在静心地观察着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鸟叫、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霜降、第一次结冰、第一次下雪……竺可桢(草草了事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大自然的每一变化。他的笔记本,仿佛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ㅤㅤ⑥竺可桢为什么要给大自然记日记呢?原来,竺可桢研究着生物随着气候变化而怎样变化的科学——“物候学”。物候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科学,他正是深知物候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
ㅤㅤ⑦竺可桢在1936年至1949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亲自为浙江大学制定了校训——“求是”。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求是”的精神。他在最后一篇科学记录上注明的“局报”两字
(选自《科学家故事100个》,作者叶永烈,长江文艺出版社,选编时有改动)(1)联系上下文,在第①⑤自然段的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
(2)第⑤自然段的句子、段落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选文开篇叙写竺可桢逝世前做的一件事,这件事能体现出竺可桢一生“”
的精神,请在第⑦自然段中出能概括这件事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4)回忆你积累的谚语、古诗,写一句能反映“物候学”的谚语或诗句。
(5)任选第③④⑥自然段中的一段作批注,可从叙述内容、表达方式、主题感悟等方面写。
(6)本学期我们学会了从文章内容、写法、所得的启发等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对上面选文从2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问题。
9.(32分)(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姓名等信息。)
ㅤㅤ生活中,你一定有过激动人心的时刻,如一场比赛或游戏、一次劳动或秋游等10.(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姓名等信息。)
ㅤㅤ读了神话故事后,你一定有奇思妙想。假如神话中的人物来到你的生活中,会是谁?你们会去哪里?会发生哪些趣事?请以《我和的快乐时光》为题,先补充
题目,再写作。
参考答案
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补充卢钺《雪梅》中的诗句。
1.(4分)补充卢钺《雪梅》中的诗句。注意字距和书写速度均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答】故答案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10分)根据语境补充格言警句、谚语、古诗句。
(1)《礼记》中有治学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读书能享受“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的美景,匹夫有责”的浩然之气。
(2)谚话有云:“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3)“七绝圣手”王昌龄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方知高适借景抒离别之情。
【解答】(1)“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慎重地思考,要切实地力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清代顾炎武的《日知录》,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2)“八月暖,九月温,农历八九月很暖和。
(3)分别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和唐代高适的《别董大》。
故答案为:
(1)审问之明辨之;
(2)九月温小阳春;
(3)秦时明月汉时关天下谁人不识君。
3.(10分)阅读下面《观潮》选段,完成词句段运用。
ㅤㅤ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shān bēng dì liè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看拼音,在选段括号内补充词语。
(2)贯,会意。从毌(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