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个励志的⼩故事,或许就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迪,让我们受益匪浅,遇到挫折就放弃就是彻底失败,这样永远不会成功,⽣活就是需要不断的激励来让⾃⼰前⾏。要获取真正的成功,每个⼈都必须经历艰⾟。失意时多看看别⼈的故事,或许你会有所启发。下⾯是分享的简短的中国古代励志故事⼤全。欢迎阅读参考!
1.简短的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的时候,练字⼗分刻苦。据说他练字⽤坏的⽑笔,堆在⼀起成了⼀座⼩⼭,⼈们叫它“笔⼭”。他家的旁边有⼀个⼩⽔池,他常在这⽔池⾥洗⽑笔和砚台,后来⼩⽔池的⽔都变⿊了,⼈们就把这个⼩⽔池叫做“墨池”。
长⼤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夫⼈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送,弄得满嘴乌⿊。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的写法。我要有⾃⼰的写法,⾃成⼀体,那就⾮下苦⼯夫不可。”
经过⼀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杰出的书法家之⼀。
励志故事大全2.简短的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他从⼩就勤奋好学,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赞扬。
离扁鹊家不远的地⽅,有⼀位名叫长桑君的⽼⼤夫,医术⾼明,四乡驰名。他发现扁鹊是棵好苗⼦,就有意将⾃⼰的医术传授给他。
⼀天,长桑君把扁鹊叫到⾯前,开门见⼭地说:“你如果愿意跟我学医,就到南⼭采药去吧,⼀年之后再来见我。”
扁鹊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第⼆天⼀早,就带着⼯具和药样出发了。他翻过⼀座座险峻峥嵘的⼭峰,穿过⼀⽚⽚遮天蔽⽇的森林,采啊,挖啊,不知不觉,⼀年过去了,他不仅认识了许许多多药材,⽽且基本掌握了这些药材⽣长、采挖的规律。
长桑君见扁鹊满载⽽归,微微⼀笑:“你还要去民间给⼈们切脉,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
扁鹊⼆话没说,⼜背起药箱奔⾛四⽅。他为各种各样的⼈切脉,从脉象的变化中,细细揣摸的病症。当他完成任务返回⽼师住处的时候,不禁⼤吃⼀惊,只见长桑君正躺在床上低声呻吟。原来,在扁鹊外出期间,长桑君不幸中风偏瘫,右半⾝不能动弹。
扁鹊好⼼疼啊!他不顾旅途劳累,放下⾏李就给长桑君烧⽔煮饭,熬汤煎药。晚上,他⼜端来⼀⼤盆热⽔,蹲在床前给长桑君洗脚,洗着洗着,长桑君左脚⼀蹬,把盆⼦踢翻了,⽔浇湿了扁鹊的⾐服、鞋⼦。扁鹊⼀点也不在意,转⾝铲来⼀些灶灰,撒到了湿漉漉的地上,接着,⼜忙着安顿长桑君⼊睡。正在这时,长桑君突然觉得喉中瘙痒,“呸”,⼀⼝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鹊的脸上。扁鹊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长桑君把扁鹊唤⾄床前,温情脉脉地说:“你已经经受住了三次考验:上⼭采药,对你识药⽤药⼤有好处;按脉切诊,对你断病治病甚有帮助;今天,我⼜亲眼看到你对病贴⼊微,胜似亲⼈。作为⼀个好医⽣必须具备的三点,你都有了。现在,我可以放⼼了。”说到这⾥,⽼⼈⽤颤抖的左⼿从枕下摸出⾃⼰珍藏多年的医书,⼩⼼翼翼地交给了扁鹊。
从此,扁鹊边攻读,边实践,医术提⾼得更快了。
3.简短的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天这个时间背诵诗⽂。
夏天的⼀个晚上,他正在院⼦⾥背⼀篇⽂章,忽然见许多萤⽕⾍在低空中飞舞。⼀闪⼀闪的光点,在⿊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集中在⼀起,不就成为⼀盏灯了吗:于是,他去了⼀只⽩绢⼝袋,随即抓了⼏⼗只萤⽕⾍放在⾥⾯,再扎住袋⼝,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他就去抓⼀把来当作灯⽤。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跑掉,⾮常可惜。
⼀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透进⼀丝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可以利⽤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即穿好⾐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地上映出的雪光,⽐屋⾥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即看起书来,⼿脚冻僵了,就起⾝跑⼀跑,同时搓搓⼿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后来,他当了⼀个⼤官。
4.简短的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学问家。他⼩时候和哥哥弟弟们⼀起学习,⾃⼰觉得记忆⼒⽐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会⼉,勉强背得出来,便⼀个接⼀个丢开书本,跑到院⼦⾥玩。只有他不肯⾛,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声朗读,读了⼀遍⼜⼀遍,直到读得滚⽠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字地背诵,才肯休息。
司马光从⼩到⽼,⼀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更加刻苦。他住的地⽅,除了图书和卧具,再也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架⽊板床,⼀条粗布被⼦,⼀个圆⽊枕头。为什么要⽤圆⽊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睡就是⼀⼤觉。圆⽊枕头放在硬梆梆的⽊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下,它就滚⾛了。头跌在⽊板床
上,“咚”的⼀声,他惊醒了就会⽴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5.简短的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宋濂字景濂,浙江⾦华⼈,是我国明代⼀位学者。他⽣平著述极多,除了主修《元史》外,还著有《浦阳⼈物记》、《宋学⼠全集》等。
当时印刷术虽已发明,但是书的价钱很贵,⼀般⼈买不起,更买不起很多的书。宋濂⼩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家去借,亲⾃抄写,约定⽇⼦归还。⼤冷天,砚⽔结
了冰,⼿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因为这样,⼈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没有书的情况下,也能读到很多书。
我国古代学校很少,⽽且也只有贵族⼦弟才能上学;当时虽然有私⼈讲学的,但是⼀般⼩的村镇没有好⽼师。宋濂成年以后,为了求得更多知识,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特意跑到百⾥以外去访求教。他背着⾏李,⾛过深⼭巨⾕,冬天⼤风雪,雪深到好⼏尺,脚⽪都裂开了,也不以为苦。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家给喝了热⽔,盖了被⼦,半天才暖和过来。当时和他住在⼀起的⼈,都穿戴得很讲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天吃两顿粗饭,穿件破棉袍,但他⼀点也不羡慕那些富贵⼦弟的⽣活享受;因为在宋濂看来,只有求得知识,才是兴的事,别的便都不去理会了。
正是由于这样刻苦勤奋,虚⼼向⽼师学习,⽽且专⼼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获得学问上的成就,成为⼀代有名的⼤学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