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 第一小学 学校      年级      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1观潮 
主备人
刘晓霞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2.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备
一、问题情景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二)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
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三、总结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复备
一、问题情景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5、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
走月亮教案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四、板书内容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顺序:远近
观潮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城墙——白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五、 作业布置
一、比一比,组词语。
(      )      (    )    (      )    (      )
(      )      (    )    (      )    (      )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  ————    ————                   
风号浪吼(含有“风”) ————  ————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