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策略
课后练习是语文课本的主要部分,是由教材作者依据最新课程标准、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以及文本特征而精心编写的。相比于其他版本教科书而言,新部所编教科书在课后练习的内容安排上针对性更强,对学生基本目标能力的练习要求也更加精细、具体。合理阐述了课后练习的基本特点,并明白了作者意图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着关键意义。
1.当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升学压力的逐年提升,使得很多学校在教学上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对课文文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对于课文本文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课后习题的讲解,往往是对课文知识的进一步阐释。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存在着教育理念陈旧,教育观念落后等现象,仅仅将习题的完成度跟课后习题的正确率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单一参考标准,而忽略了题目的设置与课文内在的联系。特别是教师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仅仅是为了讲解题目而讲解,往往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忽略了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容易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容易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
的知识,往往容易出现厌学等症状。
2.部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目标定位
部编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课后练习目标的定位方面主要集中在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层面,进行了课后练习内容的探究和设计过程。
2.1 理解与交流维度。理解与交流的维度,主要由诵读、默读、理解课文内涵等练习内容组成,需要学员在习题过程具体理解课文重点内涵,并进行对有关领会的正确把握工作。同时,部编版本小学语文课后练习在特位置方面,重点按照整体设计方法,针对篇章重点内容展开探究和剖析。举例来说,部编版本的课文《观潮》的课后练习设置和人教版有很大差异,在课后练习设置上需要学校先明确课文按何种次序讲述钱塘江大潮。自己所想象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深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2 积累与运用维度。积累与运用的维度则是以运用语言文字、片段、诗句等为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某一段落的诗句加以诵读和模仿。而这些课后练习主张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应用水平为主,并注重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以往语文课程侧重于知识理解能力,
对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关注。而部编版本的语言课后练习就较好地规避了这一点,致力于训练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水平。如课后练习加大了背诵、默写、仿写的试题设置等。
2.3 拓展与实践维度。拓展与实践项目将以研究社区文化、和其他项目间的关系为主。引导学习者参与社区实践,甚至可以进行课外阅读,达到扩展延伸功能。必须强调的是,并不是每个课程都必须进行这些练习项目,而且必须统筹规划与合理安排,最好能够满足穿插的需要。
3.优化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策略
利用课后练习,通过训练思维水平要想办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训练学生敢于开拓创新的意识,使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手段,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一点。《语文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育想象力,开创潜力的指导与目标,学生的想象力关乎学生在口语、作文等领域水平的提高,也同时关系到学生日后的成长。经过对部编教材及课后练习的总结可发现,部编本教科书在训练思维方面实现了数量与质量兼顾,而且训练的媒介与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附有了以下训练内容:诵读文章,一起读一起想象文章描绘的图画。例如这些与提高想象力有关的训练题共在二十篇要求
走月亮教案精读的文章后呈现了八次。这类有关想象的训练融合了各种教学方法,有与诵读并联,需要边读边想象文章中涉及的景物和景物的;有与说并联,让学习者深入了解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心灵,并认真揣摩人物形象心灵以便于切身掌握的;还有将写作与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透过培养想象力仿写句子,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阔眼界的。正是这种灵活新颖的问题设置使教师训练想象力的计划有了更具体的形式和丰富的媒介,老师也能够按部就班地把这类训练计划融于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口语表达口语交际要求引导学习者能进行标准表述、完整表达,并能完整表达自身的实际观点与情感。中小学生在初进学校时的口语表现中难免不连贯或存在语序上的提问,教师应尽快加以改进,防止中小学生在习作教育的阶段中发生语不及意、语焉不详和语序错乱的状况。一年级课本中,仿照说话的练习就是根据学生口语表现而设计的,共分为五项,难度层层递进,科学设置了难度梯度。
从模仿课文中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学说一些偏正式短语;到仿照文中我会的句式尝试说出完整的句子;再到比照着《比尾巴》一文中的儿歌词句,说出一组类似的句子。模仿示例说话的练习题难度和要求都体现出了递增的趋势,起步的训练难度较低,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练习,为提高他们规范的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桥梁。
规范表述只是学校语言教育的侧重之一,除此以外,和学习者的环境有关的语言知识,也可以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自然产生成功感,进而鼓励学生主动投身更多的教学中。例如,《口耳目》就要求学习者表现出我们的口、耳、目、手、足分别能做哪些事?就能够让学生联想到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做出表达。比如精通乐器的学生会想到口可以吹笛子,手可以弹钢琴;爱好阅读的学生能提到目可以看读本,手可以拿书翻书;喜欢体育的学生马上想到足可以踢足球,手可以打篮球等等。
借助课后练习,营造说读氛围部编教师对各个方面的课堂教学都有不同程度地注重,对我说写作的训练也相当注重。二年级下册教材的课后练习,在编写中充分考虑到了现在孩子们都已不陌生的口说写话能力,但仍要做到熟练流畅地说与写能力尚有相当的差距这一情况,并适当地将练习降到最适应他们的程度上,用演一演、评一评、仿一仿等简单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说话,也为他们提供了趣味盎然的素材话题和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风娃娃》—课时,首先提问:同学们,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到,风娃娃帮助大家做了很多好事,那是不是风娃娃只能做这些事呢?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娃娃是不
是还有一些其他事可以做?快看一下课后习题三,看看题目中提供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吧。这样一来,原本生活中的风还能做些什么的枯燥问题因为增加了10个相关的提示词而降低了一些难度,也为学生们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方向,让他们从提示词出发,在训练中主动去思考和想象,也为仿写作业提供了素材。此外,课后习题二要求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的提示词,以风娃娃来到田野的引子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风娃娃到田野里做了哪些事情,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复述课文,从中归纳出整篇课文的脉络。随后再让学生根据其他提纲自己完成复述任务,不难看出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的复述更加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4.实践探析小学新部编入教版语文课后习题处理策略
以本学期教授的新部编入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把课后习题分成四类,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4.1 家庭预习+课堂指导。针对有感情朗读课文与背诵,以及对文章质疑的习题,笔者采取的方法是提前布置家庭预习。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字词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能够做到把课文读通顺。本班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在用读、
圈、标、认、组五步法进行预习,读是读熟课文,圈是圈画生字,标是标出自然段,认是认会生字,组是给生字组两个词语。到了四年级,结合教材第二单元的训练主题: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每篇课文的习题也增加了与主题相一致的练习。例如,在《一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课后第1题为读完课文,把你的问卷写一下。到了《蝙蝠与雷达》和《呼风唤雨的时代》这两篇课文阅读后,第1题进一步提出分小队梳理问卷列表,想一想应该从哪个视角提出。分小队梳理问卷列表,给问卷分类。从上述问题中可看出它们间的递进关联,并层层深入,以训练学习者的质疑能力。于是在家庭预习中,笔者加了一个个小问字,对英语课文诵读中不明白的地点指出。之后,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掌握提问方法。
4.2 分开拆散+整合重组。针对理解课文脉络与内容,学习课文方法类型的习题,大多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如果教师能够把这类题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改编,进行拆组,再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我们正在处理的《观潮》课后第2题说说文章是根据哪个方向讲述了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地和同学交流。时,进行了分开拆散,把1个问题拆成了3个问题:1.诵读文章,可以说一说文章是根
据什么方式讲述了钱塘江大潮故事的?2.选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3.全班交流,在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再到部分领悟,最后发挥想象,交流感受。
《蟋蟀的房屋》一课的,在第一题,学生默写了课文,看看什么蟋蟀的房屋才能算作了不起的建筑。用作者的话讲述了蟋蟀房屋的建造经过。第2题,文章围绕着蟋蟀的房屋说了哪两个方面的东西?作者又是如何分析的?第3题,文章把蟋蟀比作人,用蟋蟀的巢穴比喻人的房屋,讲了这么做的好处。针对这三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整合重组,向学生出示了下面3个问题:1.读课题,什么是住宅?作家常以蟋蟀的巢穴比喻人的住所,把蟋蟀比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默读课文,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观察的?3.再读读课文,看看什么蟋蟀的房子才能算作了不起的建筑。以一个人的话讲述蟋蟀房屋的建设历程。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从理解词语到写法讲解,一气呵成,下面的两个问题是先出住宅的特点,再理解工程的伟大,学生便于接受。
4.3 阅读理解+家庭作业。《小学语文规范》的教育主张中提出,中小学语文教育应重视对词语的积淀、理解与应用,重视基本功的练习,为高中学生奠定了扎实的词语根基。语言训练
这类题目同样适宜于融入语文课堂教学。针对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词语、古诗的习题,笔者的做法是在课文讲解中引导学生画出相关语句,进行阅读理解,有时伴随技能训练。例:在《走月亮》上课后练习时,第3题,学生抄写看,稻谷将要成长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个月光镀亮的银毯。这个句式中运用了大量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也练习说一说,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待学生真正理解后,笔者会把抄写的任务布置成家庭作业,以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
4.4 情景改编+实践操作。关于一些选做的练习,通常分为:实际中的问题,小练笔,语文课本剧演,阅读链接等项目,大都为学生在课堂完成后所用,作为所学知识的积累与延伸,而且大多是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锻炼他们的逻辑思考、培养他们的整体语言素质而设计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言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注重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实际能力,而锻炼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就应该来自语言实际。由于这类题目灵活开放,难度较大。很多老师选择不做,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