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一)文史典籍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2.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3.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古代地理
  1.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5.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四海:指天下、全国。
  7.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2.南京:古代别称有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年龄称谓
  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
  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
  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4.束发:男子十五岁。
  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郑万铁路  6.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
  7.不惑:男子四十岁。
  8.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
  9.花甲:指六十岁。
  10.古稀: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易经讲解  12.期颐:指一百岁。
  (五)古代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传说此日女娲开始造人。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高中古代科举类常识知识点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史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
  科举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年举行一次。
  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的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诗人文天祥都是状元。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因列榜有甲乙次第,故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因殿试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
  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隶属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电解工  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泛指学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职场沟通
  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斑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
  教授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高三怎样学好语文
  1.有针对性地阅读报纸、杂志、书刊,多看新闻、多读作文,这对于储备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必要。
  2.要“勤查”,就是遇到不会的就立马查字典、词典。
  3.要“勤记”,在聆听语文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要学会整理重点,记下来,不知不觉中,重要的知识便刻在脑海中了。
  4.阅读理解是个很重要的板块,在阅读时,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作为答题时的有效得分点。遇到重要生词时,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探究大致意思。
  5.作文和阅读分不开,多做一些阅读,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好的句子可以直接运用于作文之中,还有就是要坚持写日记、写随笔,文字功底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来源于生活的文章往往能打动考官。
  6.关于字的识别、错句病句的识别、文学常识、诗词古文名句等,这些就需要反复熟悉。
  7.做好复习、预习工作,学会利用点滴时间学习语文,如上下学路上,就可以默背一些篇目。
  8.适当多接触一些拓展类题目,能够有效开拓答题思路,同时牢记“文史不分家”,选择性地读一些历史读物会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
  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周杰伦的所有歌“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想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城市管理网格员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