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桥为话题的作文 11篇
    1.桂花桥
    作者:程越
    院子里那壮硕的桂花树又传来阵阵幽香,中秋时节,一树金黄。
    外婆忙碌于打桂花的工作,树下早已铺好干净的白纱布。桂花一朵朵落在上面,花儿小的不起眼,聚在一起却也是金灿灿的。拾起放在手心,香气扑面,分外惹人欢喜。洗净后盛在瓷盘里,更是令人怜惜。竹竿敲枝的清脆声中,桂花落尽,只剩黑压压的枝桠。
    外婆搂着我,指着圆月说:“越哎,你就是嫦娥仙子在中秋送给外婆的礼物啊。”接着把一盘桂花递给我说:“今日是你的生辰,中秋家家团聚,你把这桂花送去,先送邻居周姑娘,人家一人来这儿打拼,不容易。送完再回来继续拿去送。小寿星登门,家家都会欢喜的,也借此机会,联络联络乡里。”桂花上还沾着水,我和外公就一盘一盘送到乡亲们家中去。穿着外婆做的绣鞋,踏着月光的清辉,每敲开一扇门,看见乡里惊喜的神,心中也格外欢喜。热情的乡人总是和气地牵我进来喝茶吃糕饼。桂花盘子摆在案上,散发出清幽的香气,若是不开窗,只
怕空气都会香得凝冻起来!在一盘盘桂花的香气里,在人们的谈笑声中,人与人的心近了。这一盘盘桂花就是一座座心桥,拉近了乡里们的距离,也让这本来清冷肃杀的秋月,平增了不少暖意。
    日子过得飞快,我不再体验到当年穿着别致绣鞋,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去送桂花的欣喜心情了,那一份小姑娘才会有的心思和乡里间的快乐时光,似乎全都忘了。
    每天重复着紧张的课业,日子稀里糊涂地过着。直到有一天,家里的座机响起,说有一份我的快递。下楼领回一个大盒子,回家打开一看,竟是满满一盒桂花,关于过往的记忆像潮水一般涌来,我竟对着这一盒桂花哭了。抚摸着桂花,闻着这久违的幽香,似乎看见了离别多年的友人。忽然我碰触到一张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快回来吧,我们都想见见你。还有许多熟悉的名字,有邻家周姑娘,有对门王大伯,有同街的蒋大嫂……看着这些熟悉的名字,心里涌起千万股暖流。感谢曾经那一盘盘桂花搭建的心桥,乡里们仍然记得从前那个送花的小姑娘,并提醒日渐长大的她在忙碌的日子里不要忘记乡愁。这桂花让我在异乡仍能通过它寻见故乡的影子,使我能通过它搭建起我与故乡之间的桥梁,是它让我记起乡愁。
    似乎又看见院子里那壮硕的桂树已然满树金黄,香飘大街小巷,还有一轮澄明的月。
    慢慢桂花落尽,变成一座恒久飘香的金长桥。彼岸,是故乡……
    踏上桂花桥,坚定不移地走向彼岸——美丽的故乡,通向乡里们热情朴实的心,通向儿时那平凡岁月中的快乐和感动。
    【陈雅洁老师点评】这是一篇很有温度的文章。以桂花作桥,沟通自己的乡情。里面的人物设置很恰当,如外婆。写法上,照应的处理很出彩,文章胜在情致之美,读来有桂花甜香,加之卷面美观,实乃内外俱佳。好!
    2.小桥
    作者:周恩培
    爷爷家门前有个桥,短短的、窄窄的小桥,安稳又坚固。
    每回到爷爷家,我爱跑下小桥去,听脚下潺潺溪水的欢笑声、身旁野花野草的窃窃私语。小桥护栏短短的却很安全,在乡村清爽的早晨,我可以靠在护栏边,站在小桥上,仰望广阔洁净的天空,眺望远处悠闲的黄牛,此时天地间仿佛就只有三种颜,天空的湛蓝,田野的新绿,小桥的土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就是这般了吧。
    小时候桥边总有许多玩伴,母鸡、黑狗、老牛、黄鸭,它们是不怕人的,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总引人发笑。老牛慢悠悠的,安静地看着我与鸡鸭狗打闹,时不时“哞”一声,似乎在笑。我在小桥上追着鸡鸭跑,常常把它们赶到小溪里头去,气得它们咕咕嘎嘎破口大骂拼命扑腾翅膀,我便蹲下放开嗓子大笑不已,而黑狗也兴奋地摇着尾巴,汪汪直叫。斑驳的小桥上尘土飞扬,它看着嬉笑着的我们,轻颤几下,发出闷闷的声音,它也在笑呢。
    晚上了,乡村的夜很黑,黑得像大山裸露的皮肤。月亮清亮柔和的银光,轻轻地散落在人间,碎成一块一块。小桥静悄悄的,溪水仍一路欢唱着。
    每个晚上,大人们都会出去散步,于是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我和两个妹妹,小孩子怕空荡的房子,我就领着他们在门口台阶上坐下,静静地守望着,目光里的小桥,只要出现几个熟悉的身影,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等急了,等怕了,我们就牵紧小手勇敢地站起来,黑暗中有清晰如鼓的心跳。“他们回来了!”妹妹喜悦的叫喊划破了夜空,星星出来了,那惬意的步伐踏着一地月光,使我没理由的安心。
    望向小桥,它在那淡淡月光下闪闪发亮的黄,是多么美丽!这无名的小桥,是承载了多少爱与回忆的桥梁。茫茫黑夜中,我仿佛听见了小桥低沉的属于家乡的笑声,入迷地听着,
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爷爷家门前有座桥,斑驳却又靓丽的桥,用爱砌成,温暖又美丽。
    【陈雅洁老师点评】读来有温度的好文。围绕小桥写了桥的外观,桥上及四周的玩伴、快乐的回忆,写了桥的情,等大人散步回家的画面很是动人,你的心里有着暖暖的小宇宙。很好!
    3.修桥人
    作者:陆扬
    循着那抹淡雅的梨花香,顺着潺潺的溪水,寻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石桥。
    溪水在时间的长河中逆流,他穿一身蓝衫,觀骨高挺的脸上处处显着中年的俊朗,站在溪的这头,静静凝望着陌生的对岸,深邃的眸里,带着一抹淡淡的愁……
    夏季的暴雨使溪水放肆地发涨,水流暗涌,像张开了大口似地吞噬着万物,落水丧命的人因此不计其数,到了夏季,它便阻隔了两岸一切往来,也阻隔了爷爷的思绪,一座跨水的石
桥,便成了爷爷的念想。
    奶奶有一次跟我说起,眼神里透着亲切,爷爷那时把家里的积蓄都翻了出来,又到处动员大家出钱出力,村里人也都不约而同地支持他。修桥的日子里,田地和山径中,他背着数十斤重石的坚挺的背影成了我眼中最迷人的风景。我常牵着他脏兮兮的裤腿,小跑着随他到处奔走。毒辣的艳阳,炙烤着他黄铜的脊背,冬日的狂风,在他脸上留下骄傲的印记。我坐在溪边的大石头上,看爷爷的背一天天被重石压弯,额上的沟壑,嵌着泥沙变得越来越深,心中的酸楚和不解,久久驻留在我的心底。
    这一切,在一天的傍晚终于得到了回答,落日的余晖给他的轮廓镀上金粉,“爷,修桥累吧。”“累啊,桥修成,我就不累了,人们再也不用被溪里的怪兽夺了性命啦!”我攥着爷爷的手似乎更紧了,他长满老茧的手再一次将温暖传递到我的全身,他的个子似乎又高挺许多。
    石桥建成,那溪水似乎更加温驯,乖乖地从桥下穿过,过桥的人们,脸上的笑容满溢出来,爷爷成了村里受人尊敬的老者。又过了几年,一个富商腆着大肚子来了,在村里圈了一块地,嘴里嚷嚷着“买,买”,那石桥,也落入了他的爪牙,他用北京方言说道:“桥给拆了吧。”这短短的一句话,震惊了村长,导电似地传入了爷爷耳朵里,他飞身跑向富商,与村民
桥的作文们一齐去理论着,惊天的狂吼把我吓坏了,溪水的响声也似乎激昂地控诉着,翻起一层层高起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