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与环境知识
  生物安全与环境知识
  一.生物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1是传染病的巨大危害
  2是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
  3是生物技术误用或负面作用
  4是生物技术的谬用大大增强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和生物恐怖的巨大风险5是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6是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二.生物安全发展现状与对策
  1健全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2加强并理顺生物安全管理机构体系
  3支持鼓励生物安全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4积极开展生物安全事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5重视生物安全的科学普及和培训教育工作
  三.生物安全检测的方法及步骤(举一例)
  1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
  纸条检测、Western杂交等
  2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核酸分子杂交技术(sourthernblot)、PCR检测技术。其中,PCR检测方法是最主要、最准确地检测基因作物的方法,包括定性检测方法是最主要、最准确地检测转基因作物的方法,包括定性PCR方法、复合PCR方法、巢式PCR方法、竞争性定量PCR方法、荧光定量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等。
  3谱分析:气相、液相谱对转基因成分分析
  4近红外光谱:具有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
  5基因芯片:检测转基因大豆
  四.生物安全性评价目的
  ①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②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③回答公众疑问
  ④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权益
  ⑤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
  五.生物安全等级划分
  六.措施的类别
  七.我国安全管理原则
  1研究开发与安全防范并重的原则
  2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3有关部门协同合作的原则
环境安全  4公正、科学的原则
  5公众参与的原则
  6个案处理和逐步完善的原则
  八.生物恐怖概念及生物方式
  生物恐怖是指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进行,造成(烈性)传染病等疫情的爆发、流行,导致人失能和死亡,引发社会动荡。是生物袭击、生物犯罪、生物恐怖活动、生物恐怖事件或生物恐怖主义统称生物恐怖或生物恐怖活动。生物方式:气溶胶污染空气、污染食品和水源、敏捷传播(通过受感染的天然或非天然节肢动物宿主,如蚊、跳蚤、蜱等病原体传播媒介的大量繁殖,并散布之。)二次污染、人---人传播等。
  九.生物战剂的分类
  1.根据生物战剂对人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1)致死性战剂(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杆菌、狐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班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等。)(2)失能性战剂
  2.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
  (1)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杆菌、鼠疫杆菌、狐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主要有杆菌、鼠疫杆菌、狐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
  (2)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班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主要有流行性班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
  (4)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5)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6)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3.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分为两种:(1)传染性生物战剂、(2)非传染性生物战
  十.生物武器的特点
  生物武器的特点主要有致命性、传染性强生物专一性、面积效应大、危害时间长、难以发现等。
  十一.生物安全事件
  1SARS2美国事件3禽流感事件4疯牛病事件5转基因事件
  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非典型性肺炎,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2002年的岁末突然发生于中国广东,短短几个月传播、蔓延中国内地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世界上19个国家和地区。WHO将中国16个省市列入疫区名单,向全球发出旅行警告。,2002年的岁末突然发生
  于中国广东,短短几个月传播、蔓延中国内地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世界上19个国家和地区。WHO将中国16个省市列入疫区名单,向全球发出旅行警告。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抗击非典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抗击非典”这次事件,临床诊断病例数共8000余人,中国有5327人,死亡349例。这次事件,临床诊断病例数共8000余人,中国有5327人,死亡349例。
  十二.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
  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十三.病毒微生物的分类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体的危害程度,将病规定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
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十五.生物安全防护分类
  是指避免生物危险因子,特别是偶然的和有意利用的生物因子,对生物体包括实验室工作者在内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的意识和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为一级防护(屏障)(primarybarriers)和二级防护(屏障)(secondarybarriers)。
  1一级防护: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safetycabinet,BSC)和类似的设备
  等,分成三个级别;个人防护装备(PPE)。
  2二级防护:指实验室屏障设施,其建设有4种不同的结构。
  十六.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1.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BSL-1)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
  对人、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
  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措施。
  3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
  ,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可能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4生物
安全四级实验室(BSL-4)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措施,或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十七.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原理
  1屏障原理2过滤原理3消毒灭菌4个人防护
  十八.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十九.转基因技术种类
  ①农杆菌介导法②基因法③花粉管通道法①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②胚胎干细胞③逆转录
病毒法④体细胞基因转移法⑤精子介导载体法
  二十.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风险
  ①由于生存竞争力强,转基因作物可能转化为杂草;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侵袭和伤害;③“基因漂流”和“基因污染”会从根本上破坏物种遗传多样性,损害天然基因库;会从根本上破坏物种遗传多样性,损害天然基因库;④产生新的病毒;⑤对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⑥加速靶标生物的抗性进化等。
  二十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体现
  1转基因生物的健康安全的潜在风险①直接健康影响(毒性),转基因食品处理不好会引起中毒②引起过敏反应的趋势(过敏性)③被认为有营养停住或毒性的特定组成部分;④插入基因的稳定性;⑤与基因改良有关的营养影响⑥由基因插入产生的任何非预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