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是保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安全风险因素的存在制约环境建设顺利开展。文章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安全防控措施。
关键字: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安全风险;安全防控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环保问题获得了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在生态环境的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要促进环境监测的合理运用。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对当前环境质量进行检测,从而获得与之相关联的数据,这样既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制定出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生态与环境保护政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方针,在整个社会中,人们开始重视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因此,要想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大气、水、土壤等进行取样和分析,其工作流程包括调查,取样,分析等。通过对测试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出评价,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对被监测区域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查明其来源,可对环保工作进行有力的引导,有助于减轻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居住空间。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系统性、专业性、服务性等特点,这是因为,在进行环保监测时,经常需要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能测试。所以,必须要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在测试结束后,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而我国的环保工作,也要具备统计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和良好的服务观念,从而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2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
环境安全2.1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不完善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中,由于项目多,规模大,监测设备专业性不强,部分监测站仍然采
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监测,影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监测质量。此外,我国环境监测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监测站中设备的维护不及时,或者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监测的数据和信息指标不了解,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加强对监测硬件设施的完善,并保证监测人员的专业性。
2.2传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落后
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未采用高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法来对环境信息进行记录,如在工作中,监测人员经常要做一些相应的记录,而这些记录基本上都与监测人员本身有关,这就凸显了监测人员的特殊性和不可取代性,一旦监测人员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发生错误,造成数据记录不正确,将很难用技术手段来纠正。但是,在现代监测工作中,不但有监测员来做记录,还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协助记录,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而且计算机系统在进行记录时也有与其相对应的标准。在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经常出现错误,显然,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方式并不适合当下。
2.3监测网络覆盖率不足
大气监测站的设置不合理。通过深入调研可以看出,目前,全国各地的大气监测站都存在区域站、背景站、超级站数量少、总体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的污染源判定与空气传输信道污染源研究的要求。而温室气体、消耗臭氧物质等监测站点匮乏,已成为影响环境监测结果准确度和可信度的重要原因。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多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一些特殊的污染物监测的自动化水平较差,难以全面覆盖整个水质监测。省控土壤监测点的数量偏少。目前,国内主要的土壤监测点是国家控制点。由于省级控制点数目匮乏,导致土壤监测数据和企业用地调查结果不够准确。噪声监测的自动化水平较差。虽然我国一些地区已建立了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噪声自动监测的需要。
3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防控措施
3.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关管理制度
鉴于生态环境监测项目设置状况可以直接决定监测质量的情况,各地市环保部门需要切实地从严依照国家有关管理办法进行项目设置,以便为新型相关监测技术发挥积极意义的过程奠定坚实的必要性基础。在此过程中,环保部门需要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状况纳入考量,以
便基于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标准确保监测项目的实际表现。其间,相关的管理制度可以发挥较为可观的支撑性作用,需要环保部门切实地予以建立健全,为相关技术的崭新发展及应用过程赋能。
3.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测仪器设备
环境监测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非常关键,要增加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积极引入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在为环境监测投放资金时,要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状况积极引入相应的环境监测方向,完善当地环境监测的设施。另外,还应积极建设水质和空气自动监测站,对地方生态环境开展实时的监测,掌握当地的环境质量数据。最后,在环境监测中还应吸引更多的专家和专业机构进入,例如“环保管家”服务,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规划工作。
3.3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在搭建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时,需要投入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来创建监测数据库,主要涉及各地评估环境质量的信息数据、各地环境污染数据、样本采集时间等。各个环境监测机构可从该平台上自由共建、共享数据,可以大幅度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统一
性、协同性。此外,该平台还附带自学功能,基于对环境监测数据的整合,按本地环境监测工作目标,得出初步的环境监测工作方案,比如,采集环境监测数据的方式、频次、时间、流程等。同时,监测人员还可以灵活调整该方案,并提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监测计划,从而大幅度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3.4培养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
对于每个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而言,必须明确他们的专业素质,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职业素养,由于环境监测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会影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但是,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受阻,因此,对于每个工作人员而言,上岗之前都要进行一次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评或者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且每一位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也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考试,获得相关证书之后才可以上岗。此外,还应转变环境监测的工作方法,引入更加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帮助对环境监测的工作进行总结,有关的政府部门也可以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面谈,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全方位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环境进行监测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有力依据,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全面推动环境保护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季凌宇.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14):37-39.
[2]袁显龙,郭瑶.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56.
[3]薛俊.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4):61-62+65.
[4]梁波,潘梦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的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3):100-102.
[5]王谦.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