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是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讲解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由于发展方式一定时期比较粗放等原因,我国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虽然我国一直在发展环境保护事业,但是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所以我国需要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教育部把环境保护编辑在高中地理课本里,意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措施等。
本节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一是介绍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主要介绍了我国三大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管理的手段和八项制度、以及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意义。二是分析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主要讲解了我国存在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获得的成效。三是分析了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如何推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结合实例,了解中国环境政策保护体系,说明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八大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分析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综合思维)
3.结合中国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
1.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八大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2.中国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展示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不错,但是不是很全面,那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寻答案
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展示:
【学生】听讲
【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
【学生】听讲、划重点
【老师】陈述:请同学们结合教学目标,先花5分钟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把学案里的
基础梳理完成。待会由学生完成。
【学生】认真预习、思考
【老师】提问:时间到,有哪位同学来梳理一下第一个知识点——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并展示:
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
(1)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现状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后又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2.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是指在环境未遭受破坏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保证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的范围之内。防治结合是指立足于预防的同时,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积极治理。
(2)谁污染,谁治理
明确污染者的环境治理责任,即由污染产生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排污者积极釆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并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
(3)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安全
我国现有的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倾向,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问题。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1)概念: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的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2)手段
•行政手段指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具体来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实施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法律手段指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制定环保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性手段调整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并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经济手段指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使各类活动朝着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方向发展。
•教育手段指利用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等,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
•技术手段指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4.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②“三同时”制度;
③排污收费制度;
④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⑥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