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
〇刘昭慧景泰县第一小学
I教学理论■研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环境;内容;主题;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06—0063—01
教书与育人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培育人,即培 育品德修养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能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 大情怀的人。教育部2018年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 南》,其中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例举了六大实施途径,笔 者将其与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达到了提高作 文课堂效率,同时提升学生品质修养的目的。
―、用地方特加强爱国情感教育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写景记事作文训练中,有很多结合 家乡本土特的训练篇目。教师要结合地方地理特点、民族 特、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 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将其通过作文技法技能指 导后形成作文,同时渗透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育,树立 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依托校园文化渲染作文训练环境
鲁迅先生说过:“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 的土壤。”人在塑造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人。校园环境对学生的 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 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使校园内一草一 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在班上,鼓励学生自 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建设班级文化,增 强班级凝聚力,以此促进学生的说明文写作水平。
三、利用活动充实作文训练内容
开展多种活动是写好作文的条件。积极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 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作文创作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利用春节、元宵、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要求学生搜集整 理有关节日的材料,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 俗,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利用植树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党爱国、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 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艺 术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 生身心健康发展……所有的活动过程,无疑为学生们的作 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叫学生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避免 了作文胡编乱造和假大空现象出现,同时也让习作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精彩。
四、通过实践活动升华作文训练主题
社会实践是作文的源泉。作文训练,要指导学生把着眼 点放在实践上。通过实践,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扩大学生 的知识视野。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就会从中汲 取大量的知识,为作文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通过参观访 问、读书比赛、实验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去,解放他们的 眼、口、手、脑,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融人社会活动,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付诸笔端,写想写的东西,展示才华,发挥 能力。
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五、细化行为规范提升作文训练品质
在学校,制定严明的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 范学校治理行为。在班级,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学生守 则》,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使学 生认识到,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指导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 理,制定班级以及小组的规范制度,与文字打交道的过程就 是很好的习作训练;指导所有学生记录班级日志,提出自己 的建议和看法,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集思广益。
六、 构建共育机制实现作文资源共享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生 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引导家 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 的育人合力”,这充分体现了
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作文教 学中,教师要始终牢记以写作技能指导为目的、以培养社会 新人为宗旨的教育理念,把作文教学任务适当分解到家庭 和社会中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再强调德育工作要渗透到教 育工作的各个层面,且不留死角。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战 场—
—语文作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并且一以贯之,是 “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在小学语文作文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环境建设,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各种校园活动 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更多的 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并进一步塑造学生崇高的人格意 识,达到文如其人。
编辑:张慧敏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