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文言文文言句式精讲及练习附答案
1、概述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2、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的说,它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形成“……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面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3、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着,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着,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株洲赶集网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4、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⑴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⑶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⑷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中国源码
⑴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⑵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白花灯笼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动词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
4)主谓倒装
文言文句式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5、省略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如:永州之野产野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皆死。
6、思路导析及小结
翻译题的考查是每年高考必考项目之一,高考直接考察翻译的分数为10分,而省均分往往仅三四分。翻译的重点是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的过程中会常常涉及到文言句式。
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高考考查古汉语的句式,主要把它糅合在翻译中考查。
今后高考,一方面不会设题直接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另一方面会在翻译句子
或理解词语题中涉及文言句式的考查,着眼与理解和运用,即考查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语不用的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能力,通常是以翻译句子和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误的判断的形式出现的。要做好翻译,必须明确以下两点:
1、译文的标准是“信”、“达”、“雅”。对我们同学来说,主要是“信”、“达”二字。所谓的“信”,就是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漏掉、不增译。“达”就是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从词语到结构的直接对译。“意译”就是着眼于表述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记忆。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在弄清楚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定义特点及其规律后,只要记住下列句子:“彼且奚适”、“古之人不余欺也”、“唯兄嫂是依”、“何厌之有”,就可以去套类似的句子而做出判断。
2、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如一些特殊句式和用法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但保留在今天经常
运用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的被动句式;但大多数特殊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距,今天已经不再使用,那么,我们应着眼于二者之间不的不同点,看文言文的这一语句现代汉语怎么说,从而确定它属于哪一种句式或用法。
3、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或理解词类活用,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的把握。如理解《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既来之,则安之”一句,若是孤立的看,可能是会受到现代汉语的影响而误解为“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但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来看,结合上文“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进行揣摩,则可推断“来”和“安”是使动用法,分别相当于“使……前来归顺”和“使……生活”。
4、勤于实践。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对”“换”“留”“删”“补”“调”。“对”就是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现代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那些没有共同够词成分的词,如“师”替换成“军队”。“留”就是保留不译,文言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典章制度等以及现代汉语中意思完全相同的词
语,就可以这样处理。“删”是删略,文言文句子中有些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以及某些连词,今天无对等的词进行翻译,而且删后又不影响表达的准确通顺,便可删略。“补”就是补充译出文言中省略了的而语意不能省略的部分。“调”是调换语序,即把文言文的倒装句顺过来,以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可以编为如下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所在皆是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缙绅而不易其志者
4、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迎新横幅)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不拘于时,学于余
5、阅读下面句子,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句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7、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润物细无声全诗)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激昂大义              ④不容于远近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练习答案
1D  2A  3D  4C  5D  6C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