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读书笔记
【篇一:古诗文读后感】
古诗文读后感
三三班白睿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
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篇二:顾城的诗 读书笔记】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
王琼
我的一个春天 顾城 在木窗外 平放着我的耕地 我的小牦牛 我的单铧犁 一小队太阳 沿着篱笆走来 天蓝的花瓣 开始弯曲 露水害怕了 打湿了一片回忆 受惊的蜡嘴雀 望着天极 我要干活了 要选梦中的种子 让它们在手心里闪耀 又全部撒落水里
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的这首诗,或许初看之下是平淡的。但其中显示的现代诗的技巧、充盈着的顾城的个人特质以及他所追求的纯粹干净的理想世界,都典型的存在着,旁若无人而又自信地存在着。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一样:“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是不露斧斫的一种艺术韵味。”“窗”是“木窗”,不是金属的,不是与自然格格不入的,而是与自然和谐的。也暗示诗中是乡村的环境。“平放”一词颇见新意,营造了祥和的气氛,体现了物对人的归属感与顺从感。“我的耕地、我的小牦牛、我的单铧犁”,强调“我的”,正如顾城在许多诗里表达的: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
始终没有长大“(《简历》)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是一个孩子,悲哀的孩子,任性的孩子,想给世界光明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孩子总是会强调“这
是我的”,由此可一见顾城诗歌的天真烂漫与迷人的孩子气,同样,为什么是显得奇怪的“小牦牛”?想到童年的毛绒玩具,会心一笑。
“一小队太阳/沿着篱笆走来”这让我想起幼儿园排队过马路的孩子,同样的拘谨与天真,同样的对这个世界的害怕,对这个世界的无畏。顾城也有类似的诗:
“春天在过马路
领着一小黄花在过马路“(《我坐在天堂的台阶上》)
太阳是“一小队”的,是“小太阳”,“走来”了,这时紧张关系开始出现:“天蓝的花瓣/开始弯曲”
“露水”也“害怕了”,“打湿了一片回忆”;“受惊的蜡嘴雀/望着天极”。“露水”与“蜡嘴雀”都是弱小的、脆弱的、美好的形象,仿佛是无助的小女孩,而“回忆”是“一片”的,顾城将抽象转
化为了具象,可感可知了。可这是谁的“回忆”?是顾城的回忆?是顾城的梦?是露水的回忆?还是大自然的回忆?“回忆”被“打湿了”,是被激活了吗?还是被遗忘了?“蜡嘴雀”“受惊了”,但是并没有逃走,而只是“望着天极”,于是视角被拓宽了,仿佛我们随着蜡嘴雀的视线,看到了它头顶上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和那个遥远的“天极”。我想这时,诗歌所创造的世界必然是寂静的,天一定蓝得出奇,鸟儿必定是彩斑斓的,但气氛是孤独的,散发寂寞的美。
“我”要干活了,选“梦里的种子”,它们会“在手心闪耀”。是否此时太阳已升得老高了,顾城的梦醒了,但他仍流连于梦中的奇思妙想,梦中的奇幻世界,于是他想把它们变成“种子”,用“耕地”、“小牦牛”、“单铧犁”来种下这些“闪耀”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顾城捧着它们,分与世人,共享他的童话世界?
可是为什么又“全部撒落水里”?正如他在其他诗里表现的: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
画像,可爱的侧面像
玉米和星的珠串不再闪耀
有些人厌倦了,转过头去
关于读书的诗歌 转过头去,去欣赏一张广告”(《我的心爱着世界》)
“再没有海岸 再没有灯火 一切都是泡沫
新大陆的存在
只是一个传说
我只想停止
哪怕是沉默”(《漂泊》)
诗人终究还是有现实的顾虑,“用鲜血”画的像,都不能阻止人们“转过头去,欣赏一张广告”,而“一切都是泡沫”,那么又何必再去分享“我的”“种子”呢?诗人害怕了,也对世俗感
到不屑了:
“有人要诗人解释
他那不幸的诗
诗人回答: 你可以到广交会去 那里所有的产品 都配有解说员”(《解释》)
终于,“我的一个春天”的梦中世界,就被“我”自己终结了,没有木窗,没有耕地,没有小牦牛,没有单铧犁,只有“害怕的露水”、“受惊的蜡嘴雀”,以及,失魂落魄的诗人。
二.
顾城的诗歌在现代诗中独树一帜。不同于北岛的锋芒毕露、诡谲多变、冷静警觉,也不同于海子激烈的抒情、孤独的绝望、对美好永远的憧憬,顾城更是独一无二的。在阅读顾城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艾米莉?狄金森和王尔德,虽然顾城向往的是洛尔迦和惠特曼。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中国现代诗歌诗人是北岛,但现在我发现,顾城是更难模仿的,顾城的风格将醒目地矗立在文学史上,并将不朽。
海明威说:“不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我不清楚顾城童年具体的情形,但对我来说,阅读顾城就如同重温童年,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充满彩的童年,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童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彼得?潘的笛声渐渐模糊不清了,日子也褪了,留得一地落寞与无奈。
顾城保有了孩子的纯真,固执地抱着它要拼命挤入成人的世界,不断地丈量着现实与梦的距离,而才华迸发的力度,取决于这个差距。
顾城弃城,戴着他那著名的大帽子,大张着黑眼睛,又回到了他的世界。而我们依然孤独与无助,可也许根本就没有顾城,正像马悦然说的那样“顾城是首会走路的诗”,我们有的,只是对童年淡淡的依恋与似曾相识的回忆。
【篇三:唐诗的读后感】
篇一: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的品读
诗从何处来?
从细雨中飘来流水声,从微风中点碎落花音,从柳絮中抽出离别意,从鸿雁中寄出思乡情......
独守空闺,翘首倚望的思念;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壮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最缠绵悱恻、最壮怀激烈、最悲痛哀婉、最闲情逸致、最高雅深远,尽看唐诗!
如果说,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我们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辉煌灿烂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成就了一个繁盛的唐朝,整个中华文明的精华,皆浓缩于唐朝的诗书画卷当中。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是却凝聚着好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的力量。那简洁而又十分生动的好似带有灵性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最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首选书。作为展示唐诗的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体式非常地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
、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第二,《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作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作家。
第四,《唐诗三百首》 所选的诗取材非常地广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唐诗,例如杜甫的一首《望岳》, 令人身临其境; 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唐诗,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令人感到美好,身心舒畅。《唐诗三百首》 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唐诗,如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五,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
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第六,唐诗的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唐诗三百首》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等等。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真的是应有尽有,丰富多彩。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是海上的巨大的照明灯,像是无情、冰冷的风雪中的温暖的煤炭,是时时刻刻帮助着我们,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它就像是无私关爱我们的老师,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时时刻刻无私教导着我们,无时无刻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地细细品读,我们就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精彩有趣的寓言故事,在讲述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背后,更是在在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深刻道理。细细品读书中的那些唐诗,就能让一个迷路的人到无比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永远远地留在一代又一代的代中国人的心中。
我非常地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这么好的精神食粮的书。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再上一层楼,更加深刻的全面的去品读唐诗,了解唐诗,更好的继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篇二:古诗文读后感
古诗文读后感
三三班白睿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