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整理汇总文言文句式
阿斯汤加瑜伽《侍坐》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8、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9、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12、浴乎沂(状语后置)
13、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14、二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
《报任安书》
1、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周易》  省略句、被动句
2、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劝学》
1、判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
(1)輮()以()为轮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定语后置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固定词语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京剧三岔口    有以。有……的(办法)
《石钟山记》
1. 判断句:
A、“······者,······也”式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B.“······也”式
此世所以不传也
此鹳鹤也
C.副词表判断
则山下石穴罅;
2.、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3、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
4、介宾后置:
得双石与潭上;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而大声发于水上
5、被动句:闻人声亦惊起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略句)
4.吾从(之)而师之。(省略句)
5.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
6.学于余。(状语后置句)
7.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10.不拘于时。(被动句)
《五人墓碑记》
(一)宾语前置(2句)
1.谁为哀者?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按“为谁哀者?”顺序译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之”是提宾标志,按“捕钩党于天下遍”顺序译
(二)定语后置(2句)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
2.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3.四海之大
(三)介词结构后置(11句) (特别注明:只有介词作状语时,方可后置)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引人入胜造句
外祖父母的英文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6.不能容于远近
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8.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4]
(四)判断句
1.公之逮所由使也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非,否定判断
6.斯固百世之遇也 固,副词表判断
7.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被动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3.不能容于远近
4.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1-4]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六)省略句
1.谁为哀者
2.断头置城上
3.激昂大义
4.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1-4]
《鸿门宴》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如彘肩上
(三)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