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颖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你的味道
【摘要】中国民歌,自古以来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大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历史悠久,品味高,风格多样。山西是一个民歌大省,孕育了中国民歌的悠远文化。山西民歌忠实地反映了人民对劳动的崇尚,对爱情的坚贞,对和平的企盼,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本文通过对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曲背景、音乐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从而便于演唱者对歌曲的处理与表达。
【关键词】人说山西好风光;演唱分析;情感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人说山西好风光》歌曲背景
本曲词作者是乔羽(乔庆宝)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济宁,词坛泰斗,1946年考入北方大学艺术学院,现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代表作品有《我的祖国》《夕阳红》《红孩子》《说聊斋》《思念》等。
本曲曲作者是张棣昌(1918——1990)出生于广东梅县,幼年便去了印度尼西亚,1932年,14岁时,回国来到南京。考取了国立体育专科学校。1940年入鲁艺术学习。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作曲组组长。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八路军留守兵团歌》《丰收》《中国儿童团团歌》《兴国山歌》等歌曲深受大家的喜爱。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插曲,创作于1963年12月,60年代开始传遍大江南北,风靡全国。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张棣昌,郭兰英演唱。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续集)》讲述了高占武和孙淑贞带领村里年轻人奋发图强,为改变家乡面貌,修建水电站,实现农村电气化,奉献青春年华的故事。电影准备开拍,曲作家张棣昌跟随导演组一同来到山西省娘子关及汾阳沿线一路采风,那一代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给了它创作的灵感,从此《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耳熟能详的作品问世于大家。作曲家把山西的民间音乐文化与戏曲音乐元素运用的恰到好处,淋漓尽致,为歌曲留下了鲜明的地方特烙印。不论词还是曲都是以山西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
二、《人说山西好风光》音乐结构
这首作品从旋律方面分析为单乐段结构,结构为非方整型。旋律走向多为“四”度、“五”度走向,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戏曲韵味,是山西民歌最为典型的特征。这首歌曲共六个乐句,首句与第二句相互对称,首尾呼应,均为弱拍起音,首句和尾句分别结束在下属和属音上,属于变格式呼应。
从歌词层面分析是二段体结构,以相同的旋律来唱两段歌词。
第一段
写景,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远景,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推近,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特写,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
第二段
写人,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远景,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
推进,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特写,挺起了腰杆也像十七八。
这首歌曲的作词,主题深刻、集中,语言凝练、通俗易懂。歌词采用我国古典诗词和民间文学的“七言”格律,除去一些地方话的垫字、衬字,基本上是七言一句。用韵也很讲究,第一段韵角压的是“ang”韵;第二段“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运用了“a”韵,并且隔句押韵使歌词无论在唱还是诵读都很顺畅。通观整首歌词,彰显着词作者对山西人文地理的熟知,给人感觉这是一个老山西才能写出的作品,事实上它是一位山东籍的作者,充分体现了文学和音乐两种艺术结合体的无穷魅力。
这首歌,曲风自然、旋律婉转悠扬、曲调优美圆润、亲切而韵味十足,把民间风味与时代精神大力弘扬,把人民热爱家乡,不忘初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表现的淋漓尽致。哼唱这首歌曲宛如一碗筋道的山西刀削面,调以清香扑鼻的山西老陈醋,嚼着这样筋道的面,品着醇香的杏花美酒,仿佛耳边传来悦耳的山西梆子戏。不禁让人惊叹折服于曲作者虽不是山西人,却有着精湛的作曲技艺和对山西民间音乐文化历史底蕴的深厚了解,才能创作出这样原汁原味、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
三、《人说山西好风光》情感处理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仅要有词曲作者的精心创作,更要有好的歌者进行“二度创作”倾情演绎。这首歌曲原唱者郭兰英,1929年12月生于山西平遥,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六岁学唱山西梆子。代表曲目有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歌曲《绣金匾》《人说山西好风光》《南泥湾》等。郭兰英老先生在刚接到这首作品时,她说:“怕别人说她唱出来的作品有醋味,有唱戏的味道”。
导演迫不及待的告诉她:“你的味道特就是戏曲和民歌,带醋味,我们就是要听你这个味道”。老先生很爽快的就答应并录制了这首作品。歌曲录好后,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开始播放,人们没看电影,先
(下转第82页)
80 Northern Music
似一个安静的下午坐在窗边,慢慢地回忆着一生的过往。整个第三乐章的演奏风格可以说是非常优美动人,与之前的第二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标记为小快板,采用2/2的拍子,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在这一乐章中,隐藏着一个音乐写作手法,即卡农的创作手法,音乐的所有声部都去模仿听一个声部,将相同的旋律以不同的时间间隔依次进入,让人感到一种连绵不绝的感觉,作为这首奏鸣曲中影响最广的一个乐章,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分别都在这乐章的回旋曲式中得到了体现。作者选择用钢琴开始,在表达完毕主题之后,小提琴才悠长的进入,之后两个声部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展开了整个乐章。可以说整个乐章都给人营造了一种轻盈舒畅的感觉,好似夏天的一弯池水,清澈见底,轻轻丢一块石头下去,看着远方产生的涟漪,细细品味着音乐带来的愉悦。
三、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分析
(一)对节奏的把握
以9/8拍子开篇的的第一乐章是个不小的难题了,在这一乐章的演奏中,练习者应使用节拍器,先使用分拍子练习,对于八分音符的把握要做到十分精准,不能拖泥带水。第二乐章中存在着大量的切分节奏,又大多从后半拍切入的小提琴声部,应使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切实演奏好这种节奏型才能演奏好整个乐章。
(二)对于左手技术的要求
因为大量半音的出现,给演奏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对于练习者的左手技术有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放慢练习速度,耐心地钻研适合的指法,思考是否有更合适的把位去演奏。左手的揉弦也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要探寻如何能揉好音,对于第一乐章开篇时的安静,揉弦显然不必太过用力,而对于后面演奏高潮片段时的揉弦,则需要保持十分的热情。
(三)对于右手运弓的要求
一首作品的成功演奏,对于右手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能合理把握运弓力度,使用合理的弓段演奏。尤其对于这首作品中的力度记号处理,从“pp”到之后的“p”再到“poco a poco cresc”,右手需要从上半弓运
到中弓最后使用长弓,力度方面也要从最初的轻柔,到后面的力度稍微增加以至高潮。
参考文献
[1]熊然,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二乐章技法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
[2]马岩.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文本与演绎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9.
[3]韩里.欧洲弦乐艺术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听到了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无意中完成了对电影最好的宣传。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第一句在演唱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把“地肥水美”的旋律唱成“la sol fa mi re sol mi re”而原歌曲应该是“la sol fa mi re mi sol re”,两个十六分音符颠倒一下位置,韵味截然不同,这样“水”的表达活灵活现,仿佛真正看到了家乡的汾水。
“地”和“肥”字在演唱中注意咬字要靠前,点要小。而在第二段相对应的地方要表达“儿女正当好年华”时,“正”给人一种力量,积极向上的状态,应该唱成“la sol fa mi re sol mi re”。第二句“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句在演唱的时候要唱出太行山和吕梁山的大气磅礴,两句的情感表达要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强一弱,切记“指”字的正确读音是三声。而对应的第二段“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
同样也要有明显的强弱对比,唱出男儿的阳刚之气,女儿的柔美娇艳。第三句:“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这一句指点江山,意境开阔,生动活态,运用了象声词,颇有盛唐之风。“人有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了腰板也像十七八”连白发的婆婆都老骥伏枥,精神抖擞,这是何种的向上精神。这首歌在演唱中一定要连贯,以情代声,声情并茂,唱出山西人民的新风貌。
四、结语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真正的民歌都生长在田间地头,需要我们亲身去体验、发掘、寻素材,艺术创造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民族音乐文化就有多丰富。作为一名文艺传播者,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文艺工作,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众的经典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文化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更是音乐创作的母体和养料。
参考文献
[1]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长春:吉林出版社, 1992.
[2]张梅.论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8,25(2):23.
[3]李配玉.论山西民歌及其地域特[J].北方音乐, 2018,38(9):26.
作者简介:赵颖(1995—),女,汉族,山西运城,在读硕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上接第80页)
82 Northern Music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