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解释带出处50个
    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积重难返 :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4.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5.济济一堂 :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7.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9.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矫枉过正 :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12.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13.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4.久假不归 : 长期借去,不归还。
    15.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16.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1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20.良莠不齐:一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1.临渊羡鱼 :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22.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24.门可罗雀 :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门庭若市 :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27.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9.暮鼓晨钟 :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0.南辕北辙 :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3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33.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4.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
    35.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36.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37.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40.前事不忘 : 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41.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42.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43.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4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45.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46.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47.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48.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49.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1)历史事实 有些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这里先举几个由历史事实而来的成语:(A)完璧归赵《史记·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候,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一块璧玉秦国的国君昭王写信给赵王,说他愿意给赵王十五座城,换取这块璧玉,赵国比秦国弱,它明明知道秦王的话靠不住,可是又不敢公然戳穿秦王的谎言。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到秦国去处理这件事。他临走的时候说\'如果秦国把十五座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玉给秦国,如果拿不到城,就要使璧玉丝毫无缺地归回赵国《(史记》的原文是 完璧归赵 。)
含有成语的诗句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玉献给秦王,可是他看到秦王并没有真给赵国十五座城的意思,
于是很机智地编造理由,从秦王手中把璧玉要回来,偷偷地让随从人员送回赵国。后来人们用\'完璧归赵\'这四个字,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原封不动地归还物主。
    这四个字也就成了成语。(B)擢发难数《史记.范睢列传》记载:战国时候,秦国的宰相范睢(魏人)责问他的仇人魏国的中大夫须贾说:\'你知道你的罪过有多少吗?\'须贾说:\'拔我一根头发记载我一件罪过,头发还不够用的。
    \'(《史记》的原文是\'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后来就用\'擢发难数\'比喻罪恶之多,数不胜数。
    \'擢发难数\'也就成为成语了。以上这两个来自历史事实的成语\'完璧归赵\'\'擢发难数\'都是截用或改易史书中文句而成的。
    这种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数量不很多。成语中的\'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等,都是出自历史事实的。
    (2)前人故事 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
人们广泛地使用。
    现在举几个例子,并说明它们的来源。(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
    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
    (B)满城风雨宋朝谢无逸尝问潘大临近来有没有作诗。潘大临写给他一封回信说:秋天以来的景物,样样都是好诗句。
    昨天清闲地躺着,听到树林子里响起风雨声,我高兴地起来,在墙上写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我缴纳租赋的人来了,于是大为败兴,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后来\'满城风雨\'这四个字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对新发生的某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到处议论。
    此外如\'威武不屈\'\'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门可罗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来的成语。(3)寓言传说 古书里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语的来源。
    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现在举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A)杞人忧天《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B)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
    \'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C)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有一个故事说: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淮南子·说山训》也有这个故事。成语\'掩耳盗铃\'就是这样来的,只是把\'钟\'改为\'铃\'了。
    这个成语比喻骗人的人所用的办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却以为能骗得了人。成语里边还有一
个\'掩目捕雀\',出于《三国志·陈琳传》,跟\'掩耳盗铃\'的意思差不多,但是众基础较差,使用的人比较少。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4)古人原句 成语里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例如:(A)\'醉翁之意不在酒\'见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代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
    (B)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来是纯粹写景的文句,后代用为成语,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
    (C)更上一层楼成语不仅有完全用前人文章里的语句的,也有完全用前人诗句的\'更上一层楼\'就是处于唐朝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原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这个成语,比喻在某一已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更为扩大之类的意思。
    成语里面的\'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笔成章\'\'一鸣惊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语句。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比。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 处 《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原原本本 :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